孩子偷买手机退货遭拒,家长有权退货么?

如题所述

只要购买的手机没有符合退换货条件的质量问题,家长当然无权退换,即便从情感上来说,对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宽容,但是在商业环境中,消费活动的形成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目前来看,法律只是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对其他的商品并没有明确禁令,在这样的法律体制下,家长要求退掉孩子偷买的手机自然没有法律依据。



对商家来说,孩子拿钱买手机符合正常的交易程序,并且商家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判断孩子的钱是怎么来的,也没有这个判断能力,因此在完成商品交易以后,该消费活动也就结束,除非商家售出的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并符合法律规定的退货条件,才有义务接受家长的退货要求,反之家长就没有权利要求商家退货,毕竟商家的利益也是需要得到法律保障的。



当然了,孩子因为不谙世事,背着家长去偷偷的买手机,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应该由管教不严的家长承担,其实这个法理层面的道理是非常清晰的,只不过公众从情感上很难接受而已,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如果孩子偷偷买的食品,在吃的过程中被家长发现,难道这样的消费行为也需要商家担责嘛,很显然是不合理的。



家长对孩子管教和看管不严,是造成偷买手机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不能将责任推卸给商家,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用手机已经非常普遍,商家在售出手机的时候,也无法判断孩子的购买行为是否征得了家长的同意,因此完成销售过程以后就应该被认定交易关系的形成,是不能用家长的意愿改变这种交易关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4

家长有权退货!

而且我们应该支持家长维权,遏制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商家行为!

原因只有一个:学生本身没有社会经验和支付能力!这样的无良的商家行为不只是诈骗,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从我当老师的角度,分享几个类似的坑学生的不良行为:

    给学生卖“零烟”!

    大家应该都见过这一类的商家,不学生提供“零烟”,而且提供抽烟的场所!

    或许抽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这种行为会滋长青少年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青少年做出很多“出格”的事,起点可能是商家提供的“恶习存在的场所”!

    “分期付款”给学生“兜售”低质手机!

    现在的学生携带手机,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毕竟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督促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娱乐习惯,是我们所有的家长、老师的工作日常了!

    但是,我了解到的好多学生的手机,是商家用“分期付款”的诈骗方式卖给学生的,而且质量差,价格很高!

    前些日子,有一个学校发生的学生集体盗窃行为,就是因为购买了“分期付款”的手机,无法按时归还商家钱,逼迫走上集体盗窃商店的犯罪道路的!

    不设底线,诱惑学生“打赏”的游戏和直播。

    大家应该都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个孩子追逐网红直播,一次“打赏”了十几万!

    这种事件,虽然有家长的监管责任,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游戏和直播没有设置底线,诱惑孩子做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事”!

    处处陷阱的“校园贷”!

    上面的商家行为,其实,本质“校园贷”是一样的!

    专门利用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诱惑他们参与!

    本质是违法行为!

    可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违法行为,为什么没有被法律制裁!

所以,这是道德操守问题,我们应该支持家长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

这是违法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所有社会功能部门的重视!

第2个回答  2017-05-23

在我看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完全是有权利申请退货的。


看过这条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背着家长偷偷买智能手机的孩子只有十三岁,还只是一个未成年人,卖手机的销售人员在没有确认孩子的身份就把手机卖给孩子,这和网吧在没有确认来上网的人是不是未成年就允许其进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就在过年的时候,我也遇见过与这件事很相似的事情,一个8岁的孩子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买了几把枪送给自己的小伙伴。父母发现后带着孩子把发出去的枪都收回来了,然后以带着孩子去买枪的地方要求退货,店家在了解情况之后也是愿意退货的。

并且,重点是事件中的手机店老板是极力向孩子推荐手机的,而作为还没有很强分辨能力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禁得住老板或者推销员的花言巧语的,毕竟就算是一些未成年人在购物时也是很难禁得起推销人员的极力推荐的。我怀疑手机店老板是在明知孩子还未成年的情况下而做出这样的举动的。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家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所以,在我看来,手机店老板存在明知孩子还没是未成年的情况下,诱导孩子进行不合理消费,比起那些允许未成年孩子进入网吧玩游戏的老板更加可恶。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是有义务接受孩子家长退货的申请的。如果手机店老板不配合的话,家长是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第3个回答  2017-05-24

孩子背着家长偷偷买了部智能手机玩,这本身就够让家长恼火了。然而,当家长带着孩子去手机店里要求退货时,却遭到拒绝。近日,南京市民李先生(化名)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李先生认为,商家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手机卖给明显未成年的孩子,理应退货。

事情经过:近日,南京市民李先生发现,13岁的儿子小李背着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大概是为了玩游戏还是上社交软件,之前和我说过要买手机,但想到他年纪还小就没有同意。4月中旬,我发现他已经玩上了手机。”

李先生知道孩子偷偷购买手机后非常恼火,问出了购买手机的地址,就带着孩子来到家附近一家大型超市旁的手机营业厅要求退货。

“当时手机店的工作人员没同意,他们认为手机已经使用过,并且没有包装,已经没办法按要求退货了。”李先生告诉记者,原来孩子为了隐瞒买手机的事情,当天就把包装盒说明书都扔掉了,只保留了手机。

“孩子才上初中,店家怎么能把手机卖给这么小的孩子,1400多元也属于贵重物品了,销售时居然没有任何询问,根本不关心家人是否同意,这不是害了孩子吗,太唯利是图了。”随后,李先生不仅联系了消费者协会,还报了警处理此事。

南京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13岁的孩子只能进行与年龄、智力相匹配的民事活动,手机毕竟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标配或学习工具,按照《合同法》,家长有权退货。

  最终在调解下,商家同意退货,但由于已经没有包装,因此要支付300元的折旧费,与李先生达成了一致。



第4个回答  2017-05-24

       从法律上讲,13岁的孩子进行购买手机这样的行为,显然是没有达到年龄的,所以销售一方是不应当将手机卖个这个孩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卖家将钱退给买家,无可厚非。

      目前青少年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以及是普遍性,越来越高,我们频繁地看到在公交车、地铁上出现的低头族中,青少年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仅在于青少年本身就是对于电子产品有着较高热忱的群体,还在于伴随着智能设备自身的发展,手机的价格变得越来越低。不少低端手机甚至只需要三四百元就可以购得。在这种情形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可以凭借自己的零用钱进行手机的购买。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在我的初高中时期,班上就有许多人是使用手机的,初中时期大家可能都比较穷,而且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用的多是功能机。但到了高中,手机的数量一下子猛增。不无夸张的说,我们班四十多个人,有半数以上是有手机的,其中有许多,还都是价格不菲的苹果。


      所以说,商家对于手机的销售,倒做到了一视同仁。只要你有钱,不论几岁,我都可以卖给你。在过去,手机卡的销售也是如此的,但现今不同了,在现今手机卡的销售需要实名认证。所以显然,国家开始重视起了关于未成年人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

       所以我相信,总有一天手机的销售也会进入一种实名模式,当然,这其中操作难度不小。但我个人以为,当智能设备的使用群体年龄趋向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智能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对那些缺乏必要自制力的青少年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


       黄赌,这两大危害在手机上都可以轻松地进行。更不提影响日常的上课与晚间的休息,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没有什么必要性的。更多时候,手机对于青少年就是一种娱乐工具。

       所以在销售这方面,我觉得国家与商家都必要建立起相应的法规制度。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一代人,伴随着这么多智能设备成长起来。所以究竟未来这一代人会是怎样的,这些设备会对之造成怎样的影响,都不好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


       手机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其过度娱乐现象我一向是对之十分看衰的。当手机越来越趋向于游戏机的情况下,我不觉得放任自由是个好对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