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如题所述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1)
0~6岁阶段
要点:在亲密关系当中培养孩子的情商

方法1:
父母多给孩子抚摸和拥抱、与孩子同频(建立情感联系、安全感)

方法2:用游戏教孩子识别情绪参考游戏:情绪猜猜看
识别情绪卡片或脸谱阅读情绪绘本(《菲力的17种情绪》)情绪的颜色游戏(《我的情绪小怪兽》
情绪像什么游戏(把负面情绪具象化)

情商决定你走多远


6~12岁阶段


1.教会孩子识别身体信号
用身体摆出不同情绪的姿势画出不同情绪下的身体变化
2.给情绪命名
让负责语言和情感的沟通中枢良好连结起来,拥有安慰自己的能力。练习句式:当我 XXX 的时候,我感觉 XXX 。

3.记情绪日记练习情绪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4.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适量的运动写下自己的情绪。


5.父母做孩子的好伙伴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值得被爱的感受
美即正义。

成功百分之八十看情商

12岁以上青春期阶段

1、教孩子学会动脑不动气
培养自控力、情绪管理能力、共情能力帮助孩子练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思考尊重孩子想法,邀请孩子参与做决定,提出解决方法,促进孩子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2、关注孩子内心感受和想法
教会孩子积极思考,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练习沉静、冥想,享受内在的平静。


3、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教会孩子如何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学会识别非语言的信号。知道如何分享、学会如何道歉、学会如何坚强、平和地解决矛盾,而不是逃避或冲突。

一起努力,打造高情商的孩子

决定你成功的不仅是智商,更是情商。操练起来,一起打造我们优秀的下一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1

作为父母,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情商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重视的。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情感绘本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建立情感连接:建立与孩子的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来实现。这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模仿和引导: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情感故事和玩具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情感。

培养自我意识: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我反思、自我评估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这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培养社交技巧: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并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

总之,父母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情商。这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成功和满意。

第2个回答  2023-04-11
培养孩子情商的六个要点

第一,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生活环境过于优越,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到艰难的环境,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抱怨、退缩、放弃。许多中学生从不做家务,家长不让,他们自己也不会做、不愿做,导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从小一帆风顺,但在学习上、生活中稍有不顺利,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不能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凡是自己想要的,一定想方设法要搞到手,拿家长的钱、向同学借钱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对于小孩子,怎样培养他的忍耐力呢在他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可以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再给他吃,并且将这种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延至几分钟。有的孩子每次都把家长给他的零花钱很快花光,没有计划。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我下周可以加倍给你,这样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物件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成功就会到来的。

第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非常单纯的环境中,接触的人少、经历的磨难少、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少,有不少孩子性格胆小、内向、心理年龄过小、自卑。有的家长把小孩子限制在家中,很少出门,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一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遇事容易敏感、退缩。有的家长为孩子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有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生存能力,这都是不可取的。正如前面曾提到的,有位某省的高考状元在某高校学习,成绩优异,但除了去图书馆,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毕业后在某公司总部工作,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分配的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又被调到分公司,却因无法协调好人际关系,又被分到了基层单位,而好高骛远的他又不甘心做基层单位的具体工作,最后情绪异常,进而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许多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但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去适应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时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去摸摸、看个究竟。如果家长这也不让孩子动,那也不让孩子摸,将来就算希望他能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去行动了。

第四,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
家长不能经常替孩子做事,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得很现成,总是被喂饭的孩子自己连东西都不会吃,还能指望他做好什么事呢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打开抽屉时,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捣乱而制止他,反而应该引导他“你看,这是什么呀妈妈怎么开电视呢”如果真是不适合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而不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 别这样! 这个不能动!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心理压力。
当孩子触觉敏感时,就非常渴望用手触摸小动物,但是,有些孩子喜欢折磨小动物,把海参捞出来扭断它的身体、把蚂蚁放到水里、卡小白兔的脖子、揪猫咪的胡子等,这些就不一定是触觉问题了。当人有心理压力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发泄出来,孩子也是一样,发脾气、摔东西、毁坏用具、折磨小动物等,都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压抑呢首先,要从家长的情绪上找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要数落孩子。如果你问家长一个月里能有一天不批评孩子吗答案会是几乎没有有的家长说“我一回家看到孩子就头疼”“我一看他写作业的样子就起急”“老师一告状,我的血就往头上冲”家长对孩子总是不满,造成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容易产生不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也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付比他弱小的动物。还有的家长不懂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摔玩具、破坏东西时,家长就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孩子无理哭闹时,家长往往先急于制止孩子的哭孩子在学校爱招惹他人时,老师就让同学都远离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一个“孤岛”上。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恶化他们的情绪。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苛刻,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不愿意他们把时间花在玩耍上。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小提琴、绘画、围棋、英语、作文等多个学习班,结果孩子累出了心理障碍。还有个小学生从小到大除了拉琴就是写作业,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很多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于是把压力都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然而这些压力并没有变成孩子学习的动力,却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造成孩子行为上出现扭曲。怎样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呢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当孩子摔玩具、发脾气、哭闹时,让他哭,不要理睬他,也不要刺激他,等他情绪过去了,再给他讲道理。孩子爱招惹他人,可以让他每天回家打棉被300下或经常去游泳,以动治动。户外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是让孩子发泄情绪和多余精力的最好方式。
第六,通过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来提高注意力。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样样都是发展良好的,需要家长逐步地,耐心地培养。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如不奏效就觉得孩子无可救药,甚至破罐子破摔听任其发展,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顽固,而是家长的努力还不够。例如孩子任性,就是因为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父亲是一种原则,母亲是一件隐则,爷符奶奶又有一套原则,孩子就有机可乘。有的孩子社会舌应能力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乱会,这样怎么能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呢?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么孩子当然也做不到了。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和磨炼。许多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娇生惯养,造成很多恶果。例如,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就很难形成家庭责任感以及对家长的辛苦表示理解;家长为孩子考虑,保护过多,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对未来忧心忡忡神经质;家长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孩子的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相反,家长在孩子幼年让孩子经受的磨炼越多,能力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未来的生活道路就会越顺畅。
第3个回答  2023-04-11
培养孩子情商的六个要点

第一,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生活环境过于优越,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到艰难的环境,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抱怨、退缩、放弃。许多中学生从不做家务,家长不让,他们自己也不会做、不愿做,导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从小一帆风顺,但在学习上、生活中稍有不顺利,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不能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凡是自己想要的,一定想方设法要搞到手,拿家长的钱、向同学借钱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对于小孩子,怎样培养他的忍耐力呢在他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可以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再给他吃,并且将这种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延至几分钟。有的孩子每次都把家长给他的零花钱很快花光,没有计划。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我下周可以加倍给你,这样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物件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成功就会到来的。

第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非常单纯的环境中,接触的人少、经历的磨难少、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少,有不少孩子性格胆小、内向、心理年龄过小、自卑。有的家长把小孩子限制在家中,很少出门,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一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遇事容易敏感、退缩。有的家长为孩子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有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生存能力,这都是不可取的。正如前面曾提到的,有位某省的高考状元在某高校学习,成绩优异,但除了去图书馆,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毕业后在某公司总部工作,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分配的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又被调到分公司,却因无法协调好人际关系,又被分到了基层单位,而好高骛远的他又不甘心做基层单位的具体工作,最后情绪异常,进而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许多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但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去适应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时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去摸摸、看个究竟。如果家长这也不让孩子动,那也不让孩子摸,将来就算希望他能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去行动了。

第四,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

家长不能经常替孩子做事,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得很现成,总是被喂饭的孩子自己连东西都不会吃,还能指望他做好什么事呢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打开抽屉时,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捣乱而制止他,反而应该引导他“你看,这是什么呀妈妈怎么开电视呢”如果真是不适合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而不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 别这样! 这个不能动!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心理压力。

当孩子触觉敏感时,就非常渴望用手触摸小动物,但是,有些孩子喜欢折磨小动物,把海参捞出来扭断它的身体、把蚂蚁放到水里、卡小白兔的脖子、揪猫咪的胡子等,这些就不一定是触觉问题了。当人有心理压力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发泄出来,孩子也是一样,发脾气、摔东西、毁坏用具、折磨小动物等,都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压抑呢首先,要从家长的情绪上找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要数落孩子。如果你问家长一个月里能有一天不批评孩子吗答案会是几乎没有有的家长说“我一回家看到孩子就头疼”“我一看他写作业的样子就起急”“老师一告状,我的血就往头上冲”家长对孩子总是不满,造成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容易产生不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也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付比他弱小的动物。还有的家长不懂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摔玩具、破坏东西时,家长就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孩子无理哭闹时,家长往往先急于制止孩子的哭孩子在学校爱招惹他人时,老师就让同学都远离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一个“孤岛”上。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恶化他们的情绪。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苛刻,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不愿意他们把时间花在玩耍上。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小提琴、绘画、围棋、英语、作文等多个学习班,结果孩子累出了心理障碍。还有个小学生从小到大除了拉琴就是写作业,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很多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于是把压力都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然而这些压力并没有变成孩子学习的动力,却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造成孩子行为上出现扭曲。怎样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呢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当孩子摔玩具、发脾气、哭闹时,让他哭,不要理睬他,也不要刺激他,等他情绪过去了,再给他讲道理。孩子爱招惹他人,可以让他每天回家打棉被300下或经常去游泳,以动治动。户外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是让孩子发泄情绪和多余精力的最好方式。
第六,通过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来提高注意力。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样样都是发展良好的,需要家长逐步地,耐心地培养。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如不奏效就觉得孩子无可救药,甚至破罐子破摔听任其发展,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顽固,而是家长的努力还不够。例如孩子任性,就是因为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父亲是一种原则,母亲是一件隐则,爷符奶奶又有一套原则,孩子就有机可乘。有的孩子社会舌应能力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乱会,这样怎么能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呢?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么孩子当然也做不到了。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和磨炼。许多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娇生惯养,造成很多恶果。例如,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就很难形成家庭责任感以及对家长的辛苦表示理解;家长为孩子考虑,保护过多,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对未来忧心忡忡神经质;家长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孩子的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相反,家长在孩子幼年让孩子经受的磨炼越多,能力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未来的生活道路就会越顺畅。
第4个回答  2023-04-11
培养孩子情商的六个要点

第一,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生活环境过于优越,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到艰难的环境,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抱怨、退缩、放弃。许多中学生从不做家务,家长不让,他们自己也不会做、不愿做,导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从小一帆风顺,但在学习上、生活中稍有不顺利,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不能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凡是自己想要的,一定想方设法要搞到手,拿家长的钱、向同学借钱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对于小孩子,怎样培养他的忍耐力呢在他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可以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再给他吃,并且将这种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延至几分钟。有的孩子每次都把家长给他的零花钱很快花光,没有计划。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我下周可以加倍给你,这样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物件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成功就会到来的。

第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非常单纯的环境中,接触的人少、经历的磨难少、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少,有不少孩子性格胆小、内向、心理年龄过小、自卑。有的家长把小孩子限制在家中,很少出门,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一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遇事容易敏感、退缩。有的家长为孩子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有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生存能力,这都是不可取的。正如前面曾提到的,有位某省的高考状元在某高校学习,成绩优异,但除了去图书馆,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毕业后在某公司总部工作,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分配的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又被调到分公司,却因无法协调好人际关系,又被分到了基层单位,而好高骛远的他又不甘心做基层单位的具体工作,最后情绪异常,进而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许多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但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去适应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时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去摸摸、看个究竟。如果家长这也不让孩子动,那也不让孩子摸,将来就算希望他能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去行动了。

第四,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

家长不能经常替孩子做事,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得很现成,总是被喂饭的孩子自己连东西都不会吃,还能指望他做好什么事呢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打开抽屉时,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捣乱而制止他,反而应该引导他“你看,这是什么呀妈妈怎么开电视呢”如果真是不适合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而不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 别这样! 这个不能动!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心理压力。

当孩子触觉敏感时,就非常渴望用手触摸小动物,但是,有些孩子喜欢折磨小动物,把海参捞出来扭断它的身体、把蚂蚁放到水里、卡小白兔的脖子、揪猫咪的胡子等,这些就不一定是触觉问题了。当人有心理压力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发泄出来,孩子也是一样,发脾气、摔东西、毁坏用具、折磨小动物等,都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压抑呢首先,要从家长的情绪上找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要数落孩子。如果你问家长一个月里能有一天不批评孩子吗答案会是几乎没有有的家长说“我一回家看到孩子就头疼”“我一看他写作业的样子就起急”“老师一告状,我的血就往头上冲”家长对孩子总是不满,造成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容易产生不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也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付比他弱小的动物。还有的家长不懂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摔玩具、破坏东西时,家长就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孩子无理哭闹时,家长往往先急于制止孩子的哭孩子在学校爱招惹他人时,老师就让同学都远离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一个“孤岛”上。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恶化他们的情绪。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苛刻,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不愿意他们把时间花在玩耍上。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小提琴、绘画、围棋、英语、作文等多个学习班,结果孩子累出了心理障碍。还有个小学生从小到大除了拉琴就是写作业,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很多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于是把压力都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然而这些压力并没有变成孩子学习的动力,却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造成孩子行为上出现扭曲。怎样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呢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当孩子摔玩具、发脾气、哭闹时,让他哭,不要理睬他,也不要刺激他,等他情绪过去了,再给他讲道理。孩子爱招惹他人,可以让他每天回家打棉被300下或经常去游泳,以动治动。户外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是让孩子发泄情绪和多余精力的最好方式。
第六,通过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来提高注意力。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样样都是发展良好的,需要家长逐步地,耐心地培养。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如不奏效就觉得孩子无可救药,甚至破罐子破摔听任其发展,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顽固,而是家长的努力还不够。例如孩子任性,就是因为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父亲是一种原则,母亲是一件隐则,爷符奶奶又有一套原则,孩子就有机可乘。有的孩子社会舌应能力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乱会,这样怎么能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呢?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么孩子当然也做不到了。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和磨炼。许多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娇生惯养,造成很多恶果。例如,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就很难形成家庭责任感以及对家长的辛苦表示理解;家长为孩子考虑,保护过多,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对未来忧心忡忡神经质;家长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孩子的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相反,家长在孩子幼年让孩子经受的磨炼越多,能力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未来的生活道路就会越顺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