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破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静静地合起手中神圣而稍显沉重的《楞严经》,我从未感觉与佛祖离得如此近,眼前香烟弥漫佛堂,手中装帧朴素但掩不住神圣气息的佛经,触手温软,耳边佛音萦绕,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就是我所见所识所感的世界吗?如果这就是真,那又什么是虚妄呢?”无言,窗外鸟鸣花香,生生不息。

        一如佛与阿难的讲法,我脑中也宛如出现了两个小人在辩论不休,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我执着地想辨别我的所见所识所感的这个世界是否为虚妄,但是按佛的意思,这所设的论不也是虚妄的吗?既然皆是虚妄的,那么以虚妄破解最初的虚妄理论,正如佛与阿难,不执著在内,也不执著在外,更不执著在根,而在中间更无有是处,这样不是更好吗?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执着那些是是非非呢?那也是着相了啊!就像佛说:“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执着下去,那就是强词夺理了啊,将来修行成佛,难道会成为两尊佛吗?显然是不可能啊!所以这么想都是虚妄的啊!可又一个问题摆在我眼前:该怎样破解才能这眼前的虚妄呢?

        手中的装帧质朴的《楞严经》依旧散发着深邃的佛光吸引着我,引领我孜孜不倦地去寻求其中的真理。佛曰:“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佛用心良苦,是在借告诉阿难之口,也是在告诉在一心修佛法的我们啊,要用本心,也就是直心,摒弃所谓的妄想,“破妄识无处”。所谓的直心就是道心,在《维摩诘经》上说:“直心是道场。”就像没有动念,不假思索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真心所在,可见这“第一念”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总是有太多的瞻前顾后,有过无数的斟酌推敲,在反反复复的思虑中早就忘记了自己“初心”的所在,这“直心”被太多的妄想、念头层层缠绕,早就不是原来的“直心”,而是第二念、甚至是第三念了。这样,我们怎么能破去虚妄、认识真实、立地成佛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