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幼儿园老师沟通技巧

如题所述

 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
  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
  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这才是交流的意义。
  5、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师交流沟通。
  6、父母要和爷爷、奶奶多沟通。隔代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不过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但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老人也许不理解教师的某些行为,教师也一下无法和正在气头上的长辈们分析原因,就可以借助父母这个中间桥梁来解决问题,在老师和父母沟通之后,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讲讲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不关心孩子,希望老人们也能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1
如何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1、与老师沟通态度要随和

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2、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3、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的老师都比较年轻,难免有时候看问题或做事情考虑不周到,或有些简单粗爆。当家长与老师的意见有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

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4、承认孩子的不足

“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5、注意和其他家长的沟通

尽管家长有进行合作的诚意,但是老师是否会显出不愿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家长们之间可以互通情况,必要时向园方或其他有关方面反映,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2
家长与老师沟通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瞒着孩子偷偷向老师打听孩子情况。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瞒着孩子偷偷找老师,问东问西。如果孩子犯了错,回到家还会批评孩子。孩子肯定会认为家长找老师了,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2、不要只知道问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活上的事情却不关心。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找老师不要只记得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到第几名,这次考试是不是又落后了等。

3、不要贬低孩子。有的家长见到老师后,尤其是孩子也在当场,总要对老师说孩子不懂事给您添麻烦了,学习成绩不好您要多费心了之类的话。其实不知,旁边的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还是实事求是一点。

4、保持平等尊重友好的态度。在学校里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家长碰到老师后就说,孩子留在学校就是老师们的责任了,当孩子们一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会指责老师教导不严,说老师的不是等。其实孩子犯错家长的责任也是很大的,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对老师尊重,毕竟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要不讲理的批评指责他人。

5、多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和第2点有些相似,家长和老师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尽可能多向老师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在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方面也要多加了解,这样了解的孩子才是全面的。

6、挑选好时间和地点。家长也有工作在外,老师在学校也有很多的教学工作要完成。家长找来时谈话沟通的时候可以提前打个电话,约好时间和地点,最好是双方都有空闲的时候。

7、家长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爱护孩子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老师也会从谈话中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有多大,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要草草了事和老师沟通的机会。这样对孩子的理解会大大增强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18
父母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联系要经常,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或者问题严重再被迫去学校。


联系要适时适度,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联系太频繁没有必要,间隔太久,达不到效果。与老师沟通要理性和明智。当老师反映孩子问题时,父母态度要冷静。孩子在学校难免犯错,老师通报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注意纠正。家长如果当场责骂孩子,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使孩子怨恨学校和老师。对老师的看法,家长要做细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当然,老师也是人,老师也会有看错的地方。家长不必惟命是从,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设法让老师意识到他的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