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那些!请说全面

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用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1902年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

彼得·塞曼荷兰

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法国

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特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

(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

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超导体的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8
近代 1980年 J.W.克罗宁、V.L.菲奇(美国人) 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宇称(CP)不守恒 1981年 K.M.西格巴恩(瑞典人)开发出高分辨率测量仪器 N.布洛姆伯根、A.肖洛(美国人)对发展激光光谱学和高分辨率电子光谱做出贡献 1982年 K.G.威尔逊(美国人) 提出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 1983年 S.昌德拉塞卡、W.A.福勒(美国人) 从事星体进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1984年 C.鲁比亚(意大利人)、S. 范德梅尔(荷兰人)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场粒子W±和Z 0的大型工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1985年 K. 冯·克里津(德国人) 发现量了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E.鲁斯卡(德国人) 在电光学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开发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G.比尼格(德国人)、H.罗雷尔(瑞士人) 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7年 J.G.贝德诺尔斯(德国人)、K.A.米勒(瑞士人) 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1988年 L.莱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国人) 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揭示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1989年 W.保罗(德国人)、H.G.德默尔特、N.F.拉姆齐(美国人) 创造了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计测方法——原子钟,为物理学测量作出杰出贡献 1990年 J.I.弗里德曼、H.W.肯德尔(美国人)、R.E.泰勒(加拿大人) 通过实验首次证明了夸克的存在 1991年 P.G.热纳(法国人) 从事对液晶、聚合物的理论研究 1992年 G.夏帕克(法国人) 开发了多丝正比计数管 1993年 R.A.赫尔斯、J.H.泰勒(美国人) 发现一对脉冲双星,为有关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 1994年 BN.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尔(美国人) 在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中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 1995年 M.L.佩尔、F.莱因斯(美国人) 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亚原子粒子:Υ轻子、中微子 1996年 D. M . 李(美国人)、D.D.奥谢罗夫(美国人)、R.C.理查森(美国人) 发现在低温状态下可以无摩擦流动的氦- 3 1997年 朱棣文(美籍华人)、W.D.菲利普斯(美国人)、C.科昂–塔努吉(法国人) 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1998年 劳克林(美国)、斯特默(美国)、崔琦(美籍华人) 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9年 H.霍夫特(荷兰)、M.韦尔特曼(荷兰) 阐明了物理中电镀弱交互作用的定量结构. 2000年 阿尔费罗夫(俄罗斯人)、基尔比(美国人)、克雷默(美国人) 因其研究具有开拓性,奠定资讯技术的基础,分享今年诺贝尔物理奖。 2001年 克特勒(德国)、康奈尔(美国)和维曼(美国)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2年 雷蒙德·戴维斯(美)、小柴昌俊(日)、里卡尔多·贾科尼(美)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2003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美俄双重国籍)、维塔利·金茨堡(俄)、安东尼·莱格特(英美双重国籍) 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泽、弗兰克·维尔泽克(均为美国人) 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2005年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L·霍尔、哈佛大学的罗伊·J·格劳贝尔,以及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简称慕尼黑大学)的特奥多尔·亨施 研究成果可改进GPS技术 2006年 约翰·马瑟 乔治·斯穆特(均为美国人) 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2007年 阿尔贝·费尔(法) 彼得·格林贝格尔(德) 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 2008年 小林诚、益川敏、南部阳一郎 (日) 发现了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希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