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保卫圆明园的是谁

如题所述

1860年被烧,咸丰皇帝此时仍在位(死于1861年),所以他应该算是在圆明园享乐过的最后一代皇帝了吧。这次被劫掠焚烧后,这座万园之园就再没有昔日的光彩了。
更多回复

带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是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清史演义》中在描写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写道:“圆明园中火光烛天,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在导引放火,恒祺问他是谁,他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这里说火烧圆明园给英法联军领路的人是龚孝拱。《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金刚刻,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这里也说是龚孝拱给英法联军引的路。《圆明园残毁考》:“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许多历史学家在讲这段历史时也说是龚孝拱给英法联军带的路。看上面的资料、野史,可以证据确凿地说:这个龚孝拱给洋鬼子带路, 张家界旅行社,又唆使洋人纵火焚毁圆明园,是参与抢劫、焚毁圆明园的最大汉奸。
更多回复
5个,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1、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2、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3、嘉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嘉庆帝学习先帝,勤于政事。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4、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5、咸丰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更多回复
雍正二年(1724)钦定,圆明园专设八旗护军守卫,选在京八旗官军,前往驻扎,设营总8人,分别统领各方护军。府三旗护军营(雍正十年始设营总一人)与八旗护军营合称为“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简称为‘圆明园护军营’)”,简选主公大臣统辖营务。皇帝驻园来往,自城至园沿途,派本园护军保卫。圆明园护军营的组成,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护军抽调的,一部分是由八旗养育兵及闲散内挑补的。八旗护军额为5700多人(包括护军、马甲及养育兵),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或称“包衣营”)为300余人,八旗营及包衣营共为6000余人。圆明园护军营的统领官,为掌印总统大臣1人(乾隆十六年定),总统大臣若干人(由王公大臣内兼充,无定员),下面八旗营设有营总8人,护军参领8人,副护军参领16人,署护军参领32人,护军校、署护军校各128人(以上各职人数,都是八旗合起来的人数,各旗人数同)。另有笔帖式31人,随八旗营总办理文移事务。包衣营有营总1人,护军参领、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各3人,护军校8人,副护军校3人(参领以下各级人数是三旗合起来的人数,三旗人数同)。并有笔帖式4人,随本营营总办理文移事务。圆明园护军营的章奏、文移事务,由八旗营与包衣营简选官员办理。计总管2人,参领2人,护军校4人,笔帖式8人。以上人员职衔之前都冠有“协旗事务”四字。圆明园护军营在外三营中最大,保卫面积最广,北达马连洼、黑山扈,西至玉泉山静明园,南达长河边的东冉村、蓝靛厂,东至中关村、五道口一线。八旗驻防区域分配的极为合理。北部侧重设四旗驻防,西北部设两旗,东南两向因靠京城,仅各设一旗。左翼四旗: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北,树村村庄西,今存遗址。正白旗营房在北京体育大学西侧,旧时营中宽街已通公共汽车。镶白旗主营房在圆明园东北隅,今圆明园东路北部西侧,镶白旗设有小营房,今为清华附中。正蓝旗营房在清华大学南侧,今成府路东段即为昔日正蓝旗营房南侧头条和虎皮墙。右翼四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肖家河处,今362路公共汽车穿营而过。随着时代的延续,正黄旗又在清河南北两侧兴建了正黄旗河南新营、河北新营。正红旗在安河桥北,西临今京密引水渠,北靠龙背村。镶红旗旗营在青龙桥西边的下道府和功德寺之间,今有公共汽车从昔日营房十字街穿过。镶蓝旗营房在颐和园南的长河西畔,现遗址的地名称为“老营房”。名称是与后置的外火器营建置年代比较而言。镶蓝旗营房与外火器营的建置为蓝靛厂的繁荣、兴隆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圆明园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圆明园护军营又设内务府三旗护军营辅佐。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禁”的事务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包括起居、夜宿,都由内务府承办,汉语“家”的意思在满语中称“包衣”,故内务府三旗护军营又称“包衣营”,其作用职责是掌守圆明园各宫门门禁。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包衣营有营总1名,每旗有护军参领1名、副护军参领1名、署护军参领1名、护军校3名、副护军校3名,全营有笔帖式4名,随本营营总办理文移事务。包衣营共有兵丁300名,起着警卫宫苑的作用。圆明园护军营曾称“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两营兵丁达6000余人。试想,这么多名兵丁每户有3至4名家属。那么,圆明园护军营将有3万多人。圆明园护军营为了培养后代,在所属旗营内设学校,以教八旗子弟。由于北部四旗较为集中,正黄、镶黄、正白、镶白四旗合办官学一所,而正红、镶红两旗合办一所。正蓝、镶蓝因地势与其他营房相距甚远,故每旗各设官学一所,每所均有旗营总管指定的教习掌教学生学习事务。共设教习6人。与圆明园护卫有关的还有一哨子营。哨子营属正黄旗旗营管辖,哨子营全部由蒙古籍骑兵组成,昼夜巡视圆明园墙垣。其马圈在今国际关系学院处。由于蒙古八旗的食宿、所居地域与当时的汉人有一定的差别,时居大有庄、坡上村的汉人习称这些哨子营骑兵为“鞑子”,所以此营汉人称之为:“鞑子营”。对于在昔日飞扬跋扈的朝廷兵丁,平民对其恶感仍不得发泄而称之为“骚鞑子”。今日仍有地图、标志牌及世间口语称“哨子营”为“骚子营”或“鞑子营”,在民族团结的今天,这都是不合适的。现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的清兵部左侍郎禧恩的奏折,就说明了哨子营的性质和维持当地治安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