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弟子规》”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出于何处,哪部书。请不要说出于《弟子规》。

如题所述

《弟子规》,是清朝人总结儒家诸多经典内容而纂出来的儿童启蒙读物。
你问的这几句,也是从诸多文章中浓缩总结的句子。复制一篇文章,见下: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注释】势:势力,权势。服:降服,使服从。然:1.如此,这样。2.表肯定。对的,是的。理:道理。方:才。

【解读】如果仗着财势权势等去降服压服别人,人家口服心不服;如果用道理去说服别人,人家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现今社会,没有“仆人”这一说了,取而代之的是保姆,小时工一类的家政服务人员。有钱的富人,工作太忙生活上顾不过来的人,家里有病人、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人常常聘请保姆,小时工一类的家政服务人员来为家里做饭、打扫卫生、照顾病人老人、照看孩子等。对待这些为家中服务的人,不能因为他们是为你服务的,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似的,成天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拉着个脸,呼东喝西、指手画脚的。心态要放端正,不要去寻找体会过去大户人家对待家奴、丫鬟那种感觉。现如今有些有钱的极品人物竟然要求保姆在她坐桌吃饭的时候,必须站在身后随时侍候;穿鞋脱鞋的时候必须跪着伺候。可恶之极,都什么年代了,还复原这些,钱太多点着花把脑子烧剩半边了吧?在网上看到一个保姆诉说她为一个有钱人家当保姆,那家女主人年纪轻轻的却每天让她伺候穿衣,脱衣,穿鞋,脱鞋,洗脚,而且帮她穿鞋,脱鞋,洗脚时嫌她叉开腿蹲在那里太难看,不雅观,必须跪着为她服务。而最让这个保姆受不了的是,每次帮她穿好鞋后,她都要把脚踩在她头上检查鞋子干净不干净。每次被踩着头她都很生气,却又不敢动,因为她每月会发工资给她。她真想一甩手不干了,可家里又有病人确实需要钱,只好忍气吞声地受人欺凌。这正如孟子说:“用强制手段迫使别人服从,别人不是真心服从,只是无力反抗而已。”(《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不要仗势去降服压服别人,而要用道理去说服别人”不仅可以理解为主人对待家中男女仆人应该做的,也可引申为身份地位高的人对待比自己身份地位低的人应该做的,也可引申为上级对待下级应该做的。

要说这世上谁最会仗势欺人?还是领导!土豪恶霸都比不上领导会仗势欺人!土豪恶霸是硬欺人,领导就是领导,会的招术多。不仅会硬欺人,软欺人,软中带硬欺人,硬中带软欺人,还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欺人。领导手中的权就是他的势: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听不听都得听;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服不服都得服;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干不干都得干;有理也是理,没理也是理,有理没理都是领导有理。

有些领导自我感觉太好了,总是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下属的智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都得照他的意见办,不容商量,不容辩解,不容置疑,下属不听就是错。“不要废话,就照我说的去干!”下属敢多说两句,多解释个一句半句,领导一巴掌就拍桌子上了:“你这是什么态度?!”“能不能干,不能干给我滚蛋!”这些领导在自己的命令与训斥中,在下属的唯唯诺诺与噤若寒蝉中,似乎享受着某种快感。他们以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下属不过是他桌子上的一盘盘菜,他想夹谁就夹谁,他想把哪盘菜撤掉就撤掉。

其实,真正的会当领导的人不怒而威。眼角瞟一眼,都能让下属心里咯噔一下;嘴角哼一声,都能让下属心里发毛。根本不必出言出声,也更犯不着耍横发火发飙。据说过去威震四方的大领导康熙皇帝曾说过做领导应该“不怒自威,亲而难犯”,也就是说做为一个领导应该做到不必发怒发火自有威严,下面人亲近你但不会冒犯你。即:既“镇得住”下面,还要有亲和力,凝聚力,更不会下面还有人跟你捣蛋让你当不成领导。

老子把领导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经•第十七章》)意思是一流的领导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操心,底下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平稳有序地进行,下面也似乎不知道还有个领导存在似的;二流的领导亲自管理,做好事,办实事,人们赞美他、称颂他;三流的领导底下人畏惧他、尽量避开他,憎恶怨恨他.;四流的领导,也就是最窝囊的领导,是身为领导还被人轻慢戏弄,不把他当回事,受人欺侮。唉,想起了历史上有些可怜的皇帝,不仅不能左右别人的命运,摆治别人,反而让别人左右自己的命运,被人摆治。虽说都是皇帝,可会当不会当,能玩转不能玩转皇帝这个职位,大不一样啊。

这一看,会发脾气、耍威风的领导不过是三流领导啊!不过比玩不转受欺负的窝囊领导还强那么一点。

唉,当官虽易,当好不易,且当且珍惜!

孔子说过:“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意思是:“对人好点则足以使唤人”;孔子还说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意思是:“在上位的人喜好礼,对下面人以礼相待,那么百姓就容易使唤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人好点,并以礼相待人家才会依顺你,跟着你好好干。都是爹娘生养的,谁受谁的气啊!孟子说的更直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翻译成现代意义,则是:“如果领导把下属当作手足一样珍惜,下属就会把领导当成心腹一样爱戴;如果领导把下属当成犬马一类的工具使用、驱使,下属就会把领导当成路人一样看待,没有情谊可言;如果领导把下属当成土坷垃路边草一样不放在眼里,想踢一脚就踢一脚,想拽一把就拽一把,下属就会把领导当成敌人一样仇视。”

宋朝欧阳修以势服人,韩琦以理服人,这就显出了做官水平的高低

《宋朝事实类苑》中说:“欧阳修在官府做官时,每遇到说话做事不在理的人,就会对其严加斥责,故人们对他多有怨言。而韩琦公却不这样,总是从从容容地跟人家讲明白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对,从来不会训人。”

(《宋朝事实类苑》卷十四
欧阳永叔在政府时,每有人不中理者,辄峻折之,故人多怨。公则不然,从容喻之以不可之理而已,未尝峻折之也。)

欧阳修对待说话做事不在理的人不做解释,简单训斥一通算完,谁挨训谁心里都不舒服,人家对他能无怨言吗?而韩琦则是耐耐心心地跟人家讲明白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让人家心服口服,毫无怨言。韩琦这种从尊重他人的态度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待他人,不是比欧阳修那种貌似高高在上暴风骤雨般地对待他人要好很多吗?所以韩琦做官水平最为高,欧阳修和他相比还差了那么一截。

主人仗势服人,仆人心不服,反而以理服主人,主人无言。

北魏时期,有一位叫甄琛的人,从老家来到京城的几年时间里,不务正业,天天下棋荒废时日,甚至于通宵达旦无休无止地下棋。他夜里下棋时常常命手下仆人在旁边秉烛伺候,仆人有时困得迷迷糊糊睁不开眼直打瞌睡,甄琛见他打瞌睡就用棍棒处罚他,如此不是一次两次了。后来,这个仆人被打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对甄琛说:“你辞别父母来到京城,为的是做官。如果是为你读书而秉烛伺候,我毫无怨言。可你是天天下围棋,又没日没夜地下,难道我们来京城的目的是为了下棋吗?反而还因为下棋打我,处罚我,这不是太没道理了吗?”一席话,说得甄琛顿时警醒悔悟,于是知过就改,师从许叡、李彪,借书研习,学问一天也比一天有长进。

(《魏书•列传第五十六•甄琛传》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从许叡、李彪,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这仆人放在今天可以当领导了。你看人家一板一眼,有理有据地多会说服教育,楞是把个主子说服得幡然醒悟,改邪归正了。这仆人还不畏上,哪像现在的领导见了上级跟见了大爷似的,大气都不敢出;见了下级跟见孙子似的,训着跟训小孩一样。

甄琛也不错,能认真倾听仆人的话,知过就改。如今的领导,你敢说他半句,他能邪上加邪。一句话就把你噎住了:“我用得着你教育?!”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是“泛爱众”这一章的终结句,“泛爱众”这一章是从“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开始的。这一章自始至终在教育引导人们如何去关爱他人,与人友好和谐共处,并在关爱他人与人共处时保护好自己,最后要做到不要去欺负他人,特别是不要欺负相对于自己来讲属于弱势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0
《国学启蒙经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