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值得深交

如题所述

处世奇书《菜根谭》中的“应酬篇”有这样一句话:“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这句话的大意是:性格孤僻的人,看起来不易融入群体,难以接近,但一旦建立友谊,却难以割舍;性格开朗的人,看起来容易与人相处,容易亲近,但关系却容易疏远,正如古人所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是宁愿拥有稳固可靠的感情,还是变幻莫测的快餐式感情?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前者,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受感性驱使。例如,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甜言蜜语的人,认为他们是“高情商”,愿意与他们交往;而那些沉默寡言、不擅长社交的老实人,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情商低”,与他们相处觉得无趣。
然而,去除表面繁华,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我们会发现本质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说:“大抵观人之道,以朴实廉洁为质”。因此,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本质上是善良、优秀的,我们应该善待他们。虽然他们不易相处,但他们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深交的。鲁迅先生曾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表明强者往往是孤独的,而弱者缺乏安全感,喜欢聚集在一起,人云亦云。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发现某个人经常独来独往,朋友很少,但仍然能过得很好,这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很强,有过人之处,因此不屑于与众人“同流合污”。
古人强调“慎交”,而孔子告诉我们一条交友的标准——“无友不如己者”。这意味着: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只要他们有胜过自己的地方,就值得向他们学习。《增广贤文》也提倡这样的交友原则:“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交朋友应该找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否则,与自己差不多,也学不到东西,交朋友也就没有意义。即使从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多结交有能力的人,而不合群的人往往就是这类人。平庸的人,往往与周围人关系融洽;而出众的人,往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如果你甘于平庸,身边的阻拦者必然很少;但如果你想要出众,阻拦者必然很多,因为你的出众会显得他人的无能。
因此,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优秀者,常被周围人视为异类,正如古语所说:“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越优秀,越孤独,因为与他们同层次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就自然显得不合群;如果合群了,随波逐流,毫无主见,也就离优秀和卓越越来越远。就如曾国藩在书信中告诉晚辈时所说:卑贱的人,守着那些庸俗的规律,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时间越长越卑贱越落入下流;志趣高尚的人,仰慕学习过去那些先哲圣贤,虽然不合群,但时间长了,日渐上流,会越来越优秀。
作家蒋方舟曾说:“多读点书,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这句话非常适合那些合群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过于在意安全感,也就放弃了上升的通道。
对于不合群的人,更是一种肯定,因为他们独立自主,有思想有主见,人生由自己决定,必然会大不相同、大放光彩。因此,请善待那些不合群的人,因为他们往往足够优秀,值得我们深交。生活中,有一种人“生性凉薄”,也给人的感觉是不合群。这种人往往是很善良,被人伤害,吃一堑长一智,待人更加慎重,不再轻易付出真感情。其实,在他们冷若冰霜的面孔背后,往往又藏着一颗炽热的心。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与他人交往,与其最后轻易地疏远分手,不如在最开始亲近时慎重一些。
反而那些很热情、善于社交的人,我们要多加小心。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许多人热情的面孔背后,又藏着一颗阴冷的心。正如古人所说:“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轻易允诺他人的人,诚信一定很少;当面称赞他人的人,背后一定说人坏话。庄子就是那种生性凉薄,看起来不合群的人,但是他内心极度善良。楚庄王派人去请庄子来做丞相,但庄子面对名利的诱惑,无动于衷,甚至是表现得冷漠、寡情,就像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其实,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因为他怕自己动真心了,怕被残酷的现实伤害。
鲁迅先生看起来很高冷,但是他看得透彻,看得清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他对敌人的无声呐喊,更是他对人民的无限柔情。鲁迅先生也是看起来不合群的人,但是他心地却很善良。所以说,不合群的人,往往心地很善良,值得深交。不合群的人,往往都是被伤害过,害怕再次被人伤害,也不愿意变坏去伤害他人。所以他们宁愿打掉牙和血里吞,把自己圆囵囵地包裹严实,其实很善良,需要被善待。一个人,因无情而坚强,因多情而虚弱。
反倒是那些擅长社交的人,他们往往虚情假意,就如孔子的那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不合群的人,虽然不好相处,但是他们往往足够优秀和善良,所以他们值得被善待,值得深交。
今日话题:您身边有不合群的人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