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哲的家庭出身及成功经历

不要他成功后的事,我听说他是个农村的孩子,童年并不美好,不知是不是真的(请知情人回答,最好是张信哲的歌迷,因为我也是他的歌迷)

出身宗教家庭,自小即过音乐生活

张信哲出生那一天,正是复活节,这对担任牧师工作的张爸爸而言,简直是主的恩赐,加上又是外祖父的长孙,自小即倍受疼爱。
爱听歌的外公、外婆,在张信哲尚上BABY阶段,即一手抱他、一手提着尿布、奶瓶到高雄「蓝宝石」歌厅听歌,台上的载歌载舞,似乎多少也影响了张信哲的音感。
虽然因为父亲的工作必须经常的迁移,但几乎每个寒暑假,妈妈会带着张信哲与小他一岁的弟弟一起回屏东与外公、外婆小住。然而说起与音乐结缘的经过,除了外公、外婆的影响之外,张爸爸的功劳最大。
张爸爸身为牧师,各种团契、礼拜,音乐是绝对少不了的辅助工具;多才多艺的爸爸进神学院练得一身工夫,什么小提琴、钢琴、手风琴、二胡、笛子的弹奏技巧没话说。教会的合唱团,爸爸总是指挥。每天耳濡目染之下,除了圣经背得滚瓜烂熟之外,由于天天听教会圣诗班练合唱曲,张信哲小小年纪,三、四岁左右就会唱合唱曲的每一部。
迁移的日子直到搬到西螺才稍为安定下来,对孩子相当有耐性的张爸爸,也很认真规划儿子的音乐前程。探知台湾省交响乐有一位小提琴台柱在虎尾教小朋友拉小提琴,于是张爸爸每周六就骑摩托车载着五岁的张信哲到虎尾学琴,风雨无阻,以持续小孩子学琴的恒心与毅力。就这样一直求师练了十多年,从虎尾那个老师不间断学了七、八年,然后又换了一个远在台中的老师。那时候已有高速公路了,所以每周送张信哲到台中练习小提琴,成了张爸爸的必修课程。
不过,张信哲的这项专长也在国小时即开花结果,国小三、四年纪参加台湾省小提琴比赛,就获得同级第三名。此外,他也经常参加老师举办的演奏会,登台演出的经验十分丰富。
其实身为牧师之子,教会的经常聚会,使张信哲对舞台上的表演并不陌生。小时候总是一马当先上台表演,反而是长大之后才产生一点畏惧感。
搬进西螺教会区之后,张信哲开始了一段神奇的生活。这个地方,曾是西螺首富住宅,后来捐给教会,有豪华的欧式建筑,还有大草坪,而且有三、四千坪的果园,并有游泳池、篮球场,并且栽种许多水果,如龙眼、荔枝、芒果、蕃石榴、香蕉、人参果……可以自由自在徜徉在蓝天绿地之下享用水果大餐。
教会住家的神学院附设有一图书馆,不知何时开始张信哲经常到图书馆里寻宝,尤其对那些文艺复兴与时代的大师作品画册与趣特别浓厚。加上国小的一位美术老师,经常带着班上同学到西螺古庙、老街去写生,使张信哲逐渐发现自己除了音乐,也有美术方面的天份。张信哲曾参加西螺镇举办的国小写生比赛,荣获第一名。

国中饱尝挫折,上高中自组合唱团

国中就读私立的天主教学校——正心中学,这所明星学校十分严格,本地学生必须在校成绩前十名才有资格进入,外省市则必须前五名,人数多还要抽签,虽然张信哲能如愿考入,但因竞争对手太强,于是开始尝受挫败的滋味。
在资优生的围绕之下,第一次月考成绩十分不理想,挫折感重,有种力不从心的灰心,于是他开始放松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誓如他成天泡图书馆、看自己爱看的书,开始写札记、写读书心得。不仅把喜爱的资料、画册研读再三,还会临摹书上的图案,自己珍藏,同时开始联系写研究报告如唐朝的文物、历史背景、使用的工具、建筑……等等,他都有详细的吸取与归纳。但这些所作所为,与课堂上完全无关,完全是个人爱好。
国小时的愿望是个音乐家、美术家,到了国中他突然有个强烈的心愿——当考古人类学专家,因为他对过去那种古文化有种近乎痴迷的喜爱。
他经常把订便当的钱拿出来买整套LIFE中文版的书籍,爱看书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功课很差,父母都能体谅,看他每天上图书馆那么用功,考不好也不忍心太过责难!
国中成绩差,所以高中联考也失败。学校的直升高中考试与高中联考同一天举行,他自信满慢赴考场,却因看错时间而来不及写完考卷,成绩大受影响,果然名落孙山。这是他感到的一次人生大挫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课业,反而参加五专联考得到最高分,而凭五专联考漂亮的成绩单考进嘉义协同高中。
这也是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采开放式教育,师资优良,学校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高中三年和来自各地的精英份子共聚一堂,启发了张信哲对艺术认知的领域。
高中时期的他乐园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尤其对「电影演习营」特别偏好,还试着与三、五好友一起写英文剧本,一起演舞台剧,大家与趣盎然,乐不可支。
民歌流行之际,他除了向同学勤学吉他, 还和几位同学合组了一支三重唱团体,一天到晚在学校各种活动中表演,主日礼拜、圣诞节都有他们表演的份儿,十分出风头。

大二意外踏入歌坛,从制作助理开始做起

高中玩了三年,大学联考果然又名落孙山,所幸,张信哲考场失利,从不自怨自艾,于是他一个人北上补习了一年。他的第一志愿是台大人类学系,然而挤破头也进不去,想考美术系也考不上,最后考进基督书院英文系。
基督书院校风十分开放,容许学生举办各种活动,而张信哲也因为音乐的天赋异秉,不但负责学生的音乐组,还带合唱团,举行音乐比赛,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大二那年,也是因为举办校园民歌大赛,却因参加人数太少,主办者张信哲只好自己也来参赛,没想到却因唱了一首Understanding Heart荣获第一名,歌声震惊当时担任评审的名词曲创作人丁晓雯和郑华娟。郑华娟还特地热心地把张信哲推荐给滚石唱片,后来与巨石签约,从此改变了张信哲一生!
唱片公司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张信哲从制作助理开始着手,类似小弟跑腿、腾谱的工作就做了两个月。等慢慢熟悉唱片作业方式后,才首度进录音室,与潘越云合作「男欢女爱」的男女对唱合辑。
回忆起那段刚踏入唱片界的时光,张信哲说:「那时和滚石的工作人员很要好,由于家在外地,所以有一大段时间,我都落脚在滚石公司里的『歌手休息室』」,说起歌手休息室,就是在滚石公司里的一间小房间,有张沙发床而已。「但那时甘之如饴,觉得有地方住就偷笑了,大伙常常在公司待到通宵,一起吃泡面,一起养小狗,很好玩的。」
当时他还曾帮潘越云照顾过猫,也收养过几只在滚石附近游荡的流浪狗,由于和蔡荣祖进入「滚石」体系时间相近,两人在当时就结为好友,后来才一同在国父纪念馆附近赁屋「同居」,一直到现在几经搬家两人还是好友。第一次唱歌就和潘越云合唱,张信哲和阿潘结为知交,连人都爱古董,也都爱小动物,当时的阿哲还是个基督书院的学生,生涩的模样让大姐姐阿潘十分照顾他,这份情谊,至今他都不会忘记。

第一次的感觉

张信哲第一次进录音室「发声」,是和潘越云合作「男欢女爱」的男女对唱合辑,而除了因为能够和超级巨星配唱,感到特别兴奋之外,第一次在录音室透过麦克风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教张信哲毕生难忘。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自己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当透过麦克风,第一次我从『别人』的角度来听自己的声音时,我清楚的感觉到了纯粹的自己」。
思维细致、敏锐的张信哲,长期在音乐、美术的熏陶下,对任何事都有比别人深一层的体悟。进录音室,从此展开了他的歌唱主唱,也让他重新发现、认识了自己。

出第一张专辑,即尝到走红的滋味

「我的唱腔,很像声乐,因此巨石老板郑柏秋和制作人林隆璇一直修正我的唱腔,以符合流行音乐的风貌。光是我的第一张专辑主打歌就录了半年,改了又修,修了又改,十分不顺利!」
从南部北上的小孩,装扮也比较土,加上不善于交际,没有信心,上电视节目又容易害羞,所以第一张个人专辑悄悄上市,没有敲锣打鼓敬告诸亲友,是因连老板都对他没信心。
「我记得出第一张专辑,有一个月没有电视通告,后来因销售成绩不错,市场反映好,大家才开始注意!」
张信哲第一张专辑名为「说谎」和信哲乖宝宝的正经形象正好相反,也引起了争议。若不是黄韵玲的帮忙,他才有机会上当时最红的节目张小燕主持的「连环泡」,由他向全国观众正式介绍张信哲,他不知自己还要默默耕耘多久,才能引起大众注意。歌声好加上张小燕节目的力量,果然使他一炮而红。

入伍当兵,退伍后唱片仍大卖

紧接着第一张专辑「说谎」,张信哲一年之内又陆续推出「忧郁」、「忘记」两张个人专辑,创下国内新人出片记录及销售记录佳绩。然而,在他的声望达到最高峰时,却不得不面临当兵的问题。
掌声之后,入伍服役又回到平凡人的生活,但是进入艺工队对表演的训练有相当大的帮助,密集的表演行程,也使他不再怯场,更能主控舞台表现。
当完兵后,两年之间人事变迁,演艺圈的生态环境改变颇大,重新出发,张信哲对自己并没有抱定很大的信心。可是每当大家都看不好时,张信哲却能再创佳绩,瓦解偶像当兵前途完蛋的说法。退伍后推出的「心事」、「等待」等专辑,气势如虹,将他推向了另一个事业颠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4
嗯 阿哲可以算是台北乡下的孩子吧 他自己一直这么说 云林的么

嗯 可以去看看他的一些访谈 比如艺术人生之类的 都会有提到他的童年

至于童年不美好 肯定不是指家庭啦 最多是说小时候被逼着练小提琴什么的 又或者上中学后一下子从小学的尖子生跌落 或者是高考几次数学都没考好 复读的时候父亲又在念博士学会家里经济不是很好 刚进歌坛做明星的助理并且因为外貌问题被人嘲笑……其实挺多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4
很喜欢他,他的爸爸是个牧师,所以对他的管教是比较严格的,对于孩子来说玩儿的时间很少当然会比较痛苦的。他还有个弟弟 ,两人很像呢。刚出道时和潘越云合唱才被大家熟悉的,不过他成名的速度也不是很慢了,算是比较顺利的吧。爱如潮水的时候应该才21岁,成绩不错了。
第3个回答  2008-08-04
他算是乡下小孩啦,是屏东西螺的,和外婆很亲
童年没有不美好啊,有个幸福的家庭,只是爸爸逼着练小提琴罢了,你去买本《玩物哲学》,里面有很多他小时候的事
第4个回答  2008-08-04
阿哲跟他弟弟长像很不同。他父亲非常好学还会多种乐器另外是双硕士。阿哲的家境不富裕但非常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