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举考试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8
中国的科举制度最早产生于隋朝,经过三百多年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后的隋朝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现象,从民间提拔人才,整顿行政体制,同时拉拢读书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朝廷选拔人才的政策从察举制改为了科举制。

事实上,科举制的产生有其必然存在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的统治者选择官吏都比较注重门第。世袭贵族阶层垄断了官位和权利,百姓与庶民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连年的战乱更是导致了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发。

而习惯于世袭制的贵族们常年把持着官位和权力,也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去做官。国家的整体行政机构都显得格外的臃肿和低效。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打破世袭贵族阶层的权力垄断形势,科举制应运而生。

到了唐朝时期,唐朝对于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和扩大,并且将科举选拔人才作为朝廷官吏人才储备的主要渠道。从这个时候开始,“任人唯才”的理念开始成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并且一直影响了后世朝代的统治模式。

唐朝武则天时期,科举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不仅有文官的文科举,还出现了选拔武将的武科举。武科举考生大部分都来源于乡间,由兵部主考,主要考试内容为射箭、骑马、负重、摔跤等军事技能,丰富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含义。

到了宋朝时期,科举制更是得到了一次全面性的爆发,成为了国家行政体系和教育体系里最重要的一环。宋朝吸取了唐朝武将权力过高从而导致分裂灭亡的教训,大力抑制武将权力,放宽了文官士大夫的权力。出现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场面。

在文强武弱的整体社会背景下,科举制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科举的政策也得到大力推广,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科举的规模、选拔的名额成倍增加,让科举考试真正的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主流。

宋朝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政策制度划分,制定了乡试、州试、省试和殿试的详细考试制度。并且在考试结束之后,开始对于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建立了完善的防止徇私作弊的制度和方法。

元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宋朝的制度,但是和宋朝的政策不一样,元朝科举所选择的人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科举体系在元朝中的影响力也不大。元朝的行政权力大部分还是掌控在世袭的贵族阶级手里。

到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然而明朝的“八股文”考试制度也导致了当时大部分读书人往往将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除了读书之外却没有多少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行政能力。这也培养了一批只会空谈和死记硬背、并无治国才能的读书人。

清朝的科举制度也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体系,不过清朝的教育体系里贯彻了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度开始逐渐没落,弊端越来越多,最终伴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彻底终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