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老师的父母教不好孩子?

如题所述

当老师的家长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如下:

1.角色混乱

有的教师在家庭里常常无形中就会以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将教学生的那一套来拿与与孩子相处,以致出现偏差。

1)过于重视权威。

由于教师这种职业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所以有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以权威性的角色出现,对待子女总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说教和压制多于尊重和理解。

身为教师的家长往往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结果便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

2)过于固定的训练模式。

当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有的教师便因袭这套模式来教育孩子,总是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言听计从为尺规,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并且使孩子思维保守,不敢突破条条框框。

3)过于重视成绩。

教师大多是应试主义者,比较注重学习成绩,有时会因为孩子分数的升降过分敏感,从而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难免形成“自己子女都教不好,还怎么教学生”的观念,给子女带来巨大的压力。

2.职业惯性

1)较高的期待会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

教师看到的优秀孩子很多,因此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给予子女很高的期待,并以高要求规范子女的言行举止。这在有的孩子身上会成为动力和积极因素,但在有的孩子身上就可能化为巨大的压力。

囿于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教师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成绩挂钩,这便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负担。尤其是在青春期时容易使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使孩子缺少自信心和上进心。

2)求稳的心态会“遗传”给孩子。

日本作家三铺展的日本作家写了一本书《阶层是会遗传的》,用于描绘目前中国教师这个职业的传承心理更是恰当不过了。教师大都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都希望稳定就好,这种职业心态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们会总是要求孩子乖巧、稳重,而不喜欢奇思怪想、言行出格的孩子,并以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平整,之后便就只剩下平庸、怯懦、服从的孩子了。

3.社交狭窄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相对少,人脉资源主要在教育界,这样当然可以避免孩子接触一些负面东西,有利于孩子升学。

但是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孩子接触到的人群也太单一,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相对窄小,性格也容易变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