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姓起源

如题所述

智姓并不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它在春秋时期才出现。
智姓的祖源是姬姓,具体地说他的老祖宗是周文王。武王灭商后,将他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六子)封到“原”(今河南省济源市),称为原国,后来被晋国吞灭。在晋武公时期,有一个叫“原黯”的原国公族后裔追随晋武公,被封在“荀”(荀国是文王第十八子的封国,一样也被晋国灭掉),后来他的后人以邑为氏改为“荀氏”,原黯也被后人称为“荀黯”。原黯是智姓在晋国起源的奠基人,因为原黯的第三个孙子就是智氏的得氏始祖。由姬姓到智氏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姬姓(文王)—原氏(原叔)—荀氏(原黯)—智氏(荀首)—辅氏(辅氏)—智氏(辅氏后人)
原黯(荀黯)的儿子叫荀逝敖,当过晋国大夫。荀逝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荀林父、荀骓、荀首。这三个儿子在晋文公时期都得到了任用,分别开枝散叶,形成了“中行氏”、“程氏”、“智氏”。其中,智氏是荀首这一支的后裔,是荀氏的最小一房。不过,智氏的正式形成是在荀首的儿子荀罃时期,当时他与伯父荀林父的孙子荀偃(中行偃)同时在晋军中任职,军旗标识不好区别,遂分别改称“中行氏”(荀偃的祖父荀林父曾任中行将军)和“智氏”(荀罃以父亲荀首的采邑“智”为氏),分别属于以官职为氏和以邑名为氏。因为这两家的分支始于荀林父和荀首那一代人,所以智氏把荀首追认为自己的创氏始祖(荀首本人没有自称为智氏)。
智氏始于荀首,一共有七代宗主。智氏在同宗中行氏的帮扶下,也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在晋国后期甚至两度获得执政地位(智跞和智瑶)。特别是在智瑶时期,由于利用执政官的便利私分吞并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大量土地,从而实力大涨,超越了其余世卿,甚至控制了国君晋哀公。
但刚愎自用、贪财好利的智瑶仍不知足,极力打压赵、魏、韩三卿,妄图独自掌控晋国进而篡夺国家。为了削弱三卿实力,他借口恢复晋国国力,要求赵魏韩三卿各献一个万户邑给国君。当然,为了自圆其说,他自己也必须先出了一份,但他自己大权独掌,这四块土地的归属最终还是他说了算。三卿对他的心思一目了然,但是韩魏两家实力较弱,敢怒不敢言,只好忍痛割地。智瑶贪心大发,在向赵氏索地时甚至明确指定要其祖业皋狼城。赵家老大(赵毋恤)本就看不上智瑶,这次就更不惯他了,直接拒绝。于是智瑶拉大旗扯虎皮指责赵襄子不臣(智姓至今仍然有人继承了智瑶头脑同样污蔑赵姓),并借晋君名号,逼迫韩魏两家帮自己一起攻打赵氏,实欲尽灭赵氏之族而吞其地。但赵氏家族向来是个硬茬,家族历史不仅悠久而且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智瑶虽逞一时之强,但无法取得最终胜利,于是使阴招引汾河水灌晋阳城。但晋阳人民非常坚强也非常团结,在赵毋恤率领下坚持到了最后。韩、魏两家也终于清醒了过来,看穿智瑶残酷贪婪的本质,顾虑到唇亡齿寒之理,改而与赵氏联合,倒戈剿灭了智家军。狂妄自大的智瑶怆惶逃窜,在榆次被赵襄子围捕并砍头示众漆为酒器。智氏不仅未能如愿将赵氏灭族夺产,反被赵魏韩三家联合杀了个干净,地皮也被分了个精光,成为天下笑柄。智氏由兴而亡仅存在一百余年,与他的短命同宗中行氏一样走上了穷途末路。智瑶死后,他扶立的傀儡国君也不为三卿所尊重匡助,晋国走上了瓦解破灭的末路。
可以说,正统的智氏已经在两千多年前因为智瑶的贪暴妄为而覆灭。然而今天中国仍然有数万的人姓智,他们与智瑶是什么关系呢?其实,今天的智姓并非智瑶的后人,而是智瑶的族叔辅果(智果)的后人。当初智氏集团确立新的家族首领时,十分了解智瑶为人的智果就明确反对哥哥智申立智瑶为继承人,甚至列举了智瑶的五个优点和致命缺点来说明问题严重性。在无法改变智申的想法后,为了避祸,有先见之明的智果主动改为辅氏,明确要求从智氏中脱离出去(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与智氏断绝关系)。而智瑶成了智氏领袖后果然一路作死直至兵败身亡,连累整个智氏家族做了他的陪葬,应验了辅果对他的判断。智氏被灭绝后,辅果率领自己的家族迁居秦国,直至秦始皇赵政统一六国后,辅氏部分后人又由辅氏改回到智氏并繁衍至今。现在智姓里有很多人莫名其妙地隆重纪念智瑶,忙着为这个导致家族毁灭的人修坟树碑,却少有看到纪念真正的亲祖智果(辅果)的,不能不说是咄咄怪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01
很多人问起我的姓的由来,我一直含糊其词,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家里也没有族谱,“智”姓在历史上的名人也甚少,或者太不够著名了,今天在网上查找了半日始得这一点点讯息。
一.智氏起源
一是以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为姓。传说黄帝有二十五子,有姓名者十四个人,得姓十二个,荀姓是其中之一,发源于古代河内,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逝敖的儿子荀首,“食邑于智,谓之智庄子,以邑为氏二.历史兴衰
智氏世为晋大夫。由于智伯(荀首五世孙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晋国四卿之一。)“怕贪而愎”的性格缺陷,在公元前 453年断送了智氏的基业,给智姓带来灭族之灾。
历史上有汉代智嗣、宋代智诚、元代智受益等。
三.迁徙与分布
春秋时,智姓郡望在晋国的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据《元和姓纂》记载:“望出天水,河东、陈留”。
明代洪武年间,根据国家移民需要,部分智姓经在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由山西迁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
据查阅《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一版、第四版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八版、第九版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山西忻州、山西省五台县、陕西大荔、山东成武、河南商水县、河南偃师、河南鲁山县及辽宁省有智氏分布。
看来,智姓在祖上一直是贵族,“世为晋大夫”,最后的辉煌是三家分晋前夕,被韩赵魏三家陷害之后遭到了灭族之难,后来又在明洪武年间被迫迁移四散,所以智姓现在比较单薄,人丁稀少。
无论如何,我终于知道了我的姓氏的来龙去脉,日后再有人问起也不至说不清楚了。
参考资料:http://www.blogcn.com/user18/zhifeng8278/blog/20112764.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