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辆摩托车诞生时的背景?

如题所述

能你已经通过报章杂志或者口口相传对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诞生不再陌生,但是其诞生背后的故事恐怕就鲜有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诞生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段融入青春豪迈与激情的记忆,以至于我现在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于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的记忆仍是那样鲜活。”作为当年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研制集体的领头人之一、南昌洪都集团退休干部李学谦遥忆半个多世纪前的点点滴滴,向记者讲述了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诞生背后那些激动人心又鲜为人知的往事。

李学谦深情回忆当年早摩托车的往事

第一辆摩托车有“德国血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民两用摩托车是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轻工业产品。1957年3月,中央有关单位将生产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任务正式下达给了江西的洪都机械厂。

  洪都机械厂原党委副书记、时任洪都机械厂技术学校校长的李学谦老人告诉记者,洪都机械厂生产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是从仿制前苏联M-72型三轮摩托车开始的。苏式M-72型三轮摩托车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研制出来的军用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马力大、越野性能好。后来前苏联依照这种摩托车原型进行了大量技术改进,成为当时一种性能优越的摩托车,这就是苏式M-72型三轮摩托车。

  李老回忆说,为了尽快依照M-72型三轮摩托车原型仿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当时洪都机械厂专门成立了一个摩托车研制车间,代号为“50”,负责焊接、装配、实验和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人员都是从厂里不同岗位上临时抽调来的钳工、车工、焊工,生产设备就只有几台普通的机床。

  “包括我本人在内,绝大多数人对摩托车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搞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生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边学边干。”李老告诉记者,1957年5月初,只有苏式M-72型三轮摩托车样车到达洪都机械厂,没有任何的图纸和相关资料。他们就想了个“笨”办法,首先把这辆样车的零部件一个个拆卸下来,对数百个零部件进行紧张的实物测绘,不到两个月时间,苏式M-72型三轮摩托车的图纸就全部测绘完毕。到7月中旬,根据实物测图纸制定了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李老说:“由于摩托车上有许多形状奇怪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加工制作需要特殊的工具,而当时我们只有几台常规机床,因而,很多零部件的制作只有靠手工锤打。除了发动机外,几百个关键零部件几乎都是大家日夜奋战用手工制作出来的,困难程度现在难以想象啊!”

  据李老回忆,当年12月中旬,新中国第一辆仿苏式M-72型的三轮摩托车在洪都机械厂组装完毕,经过各项性能实验,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并定名为长江750,这也是新中国第一辆军用边三轮摩托车。“长江750三轮摩托车生产出来后,不久便送展首届民品展览会,获得重大民品试制奖!”李老激动地说。

  越野赛跑车威震首届全运会

  “新中国第一辆越野性摩托车就是从长江750的改进上开始的。”李老告诉记者,当长江750三轮摩托车越野性能改进获得成功后不久,他们就接到了一项来自航空工业部的紧急任务——定于1959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运动会将开设摩托车越野比赛项目,必须在此之前赶造50辆长江750越野赛跑车交送北京。

  接到长江750摩托车要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比赛的消息后,全厂上下人心振奋,备受鼓舞。经过反复地测试和试验,为比赛项目赶制的50辆长江750摩托车的各项性能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为了更好地保证比赛过程中骑手的安全系数,这50辆长江750摩托车在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许许多多极其细微的地方我们的技术人员都反复进行思考和测试。可以说,当时把这批长江750比赛用摩托车交上去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有把握的!”李老说。

  1959年11月23日,由贺龙元帅主持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时,一条来自北京的消息迅速在厂里传开:长江750摩托车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博得现场观众欢呼喝彩。这也是长江750摩托车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英姿飒爽的摩托车骑手和长江750摩托车旋即出现在各种图册和宣传画中,一起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群像记忆。由此,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雄姿和名字——长江750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惊动”彭真

  1957年底,在第一批长江750摩托车送交北京后不久,时任国家航空部副部长的刘鼎到厂里来视察摩托车生产工作。“刘副部长一见我的面就表情严肃地告诉我,长江750在北京闯祸了,把彭真都惊动了!”李老说,当时他着实紧张得好像心一下子快要跳到嗓门口了,能不紧张吗?把彭真都惊动了,祸肯定是闯大了!

  “接下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李老娓娓道来:刘鼎副部长原来是给他卖了关子。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在北京的长安街上,一辆长江750摩托车把一辆公交电车给撞坏后,摩托车的骑手情急之下,一踩油门就拐街绕巷开溜了!事情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彭真那里。在一次接见航空部领导时,彭真高度赞扬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的性能,并打趣地对航空部副部长刘鼎说,洪都机械厂生产的长江750可了不得,撞坏了电车,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彭真的一席话逗得所有在场的人开怀大笑。

  长江750的商标官司

  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诞生在洪都机械厂,这已是国人熟知的事实。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长江750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商标官司。

  李学谦老人向记者详述了此事。当苏式M-72型摩托车在洪都机械厂第五车间初步试制不久后,第五车间便接到参与强5飞机研制的任务,于是M-72型摩托车的进一步研制转到了厂里的技校进行。当技校第一批摩托车研制出来后,取名为“长江”牌,又根据其油箱容量为750毫升,故定名长江750。

  “当时我们给长江750设计了商标图案,而且第一批交送给总后勤部的所有长江750就已贴上了商标图案,但那时大家对商标所有权的意识还很淡薄,没有想到注册长江750的商标。”李老说,正是由于长江750的商标没有注册,才有了后来的商标权之争。“文革”后,洪都机械厂生产长江750摩托车的一部分技术人员中下放到了南昌航校,还有一部分下放到农村,后来航校就依靠这些摩托车生产的技术人员力量,开始生产摩托车,取名并注册为赣江750。“其实,赣江750摩托车完全是长江750的技术,可以说就是长江750的原样翻版。于是我们就不愿意了,把‘官司’打到了航空部。”李老告诉记者,后来,由航空工业部出面协调,750型摩托车的商标权仍然归属于长江750三轮摩托车。

  曾担任新中国国宾接待用车

  在李学谦老人看来,长江750摩托车从1957年诞生到今天仍驰骋在大江南北,其品牌历史中最为骄傲与自豪的莫过于曾担任过新中国的国宾接待用车。

  李老告诉记者,在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研制出来之前,新中国在接待外宾的车队中并没有摩托车车队。长江750诞生后,由于其良好的各项性能和较高的安全系数,很快就成为了国宾接待车队中的成员。1960年上半年,一些外宾惊喜地发现,新中国的外宾接待车队中增加了摩托车队,而且摩托车还是新中国自己生产的。

  从1964年起,长江750就被列为新中国部队常规装备,仅1964年到1966年的三年时间里,洪都机械厂就生产并交付部队3789辆长江750三轮军用摩托车,为新中国强大的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1991年,洪都集团赞助的30辆洪都125摩托车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亚运交通先导车”。此外,长江750摩托车广泛应用于公安、工商、税务、森林防火、交通监理等系统的工作用车,驰骋于祖国大江南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第一辆摩托车
  1951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摩托车。(该车的命名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颁布,为了永远记忆井冈山的英勇斗争。)该车发动机为双缸对置型四冲程风冷式,气缸容积498ml,发动机功率11.8Kw,最高车速110km/h,自重195kg。“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开创了我国摩托车生产的历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4
1951年8月,我国正式开始自行试制、生产摩托车,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汽车制配六厂完成了5辆重型军用摩托车的试制任务,并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井冈山牌。该车车速最高可达每小时110公里。到1953年,井冈山牌两轮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00辆。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摩托车工业开辟了新纪元。
  近10年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速度更快。从产品产量上看,年产从1980年的4.9万辆发展到1990年的97万辆,直至今天的一千多万辆,我国一跃成为了世界摩托车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摩托车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摩托车行业2006年产销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生产摩托车2144.35万辆,比上年1776.72万辆增加367.63万辆,同比增长20.69%;累计销售2126.67万辆,比上年1774.51万辆增加352.17万辆,同比增长19.8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明显提高,产销旺盛带动了经济效益较快增长。2006年,全国105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9%,增长额110.0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81%,增长额8.23亿元。
  中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开发、营销体系,有相当一部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工业迅速崛起。经过起步、发展、整合、重组,风雨兼程、跌宕起伏的艰难历程,经过摩托车工业战线的努力拼搏,中国现已跻身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