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哪些钢琴曲好听

谁听过的`好听的提供给我`谢谢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以下是他的作品:

    贝多芬 《月光曲》《第一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

2.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3.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4.序曲: 

贝多芬命运序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5.其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贝多芬 管弦乐曲 《土耳其进行曲》 

6.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拓展资料: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一、《第二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却讲述着一种人生态度。交响曲意气风发,全无惆怅阴霾,让人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颂。这首音符版本的宣言无疑让前面说到的文字版本显得真伪难定。《第二交响曲》早在贝多芬休养前就已大体完成,圣城期间只是细节上的修改而已。

《第二交响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隐约可见日后贝多芬的身影,第一乐章迅厉的行进、紧凑的节奏,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贝多芬也得到了维也纳戏剧院作曲家这一职位,并着手进行下一部交响曲的创作。

二、《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三、《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以其优雅、活泼、轻松的气质引人注目,其中充满了微妙的力量平衡。

四、《c小调第五交响曲》

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五、F大调第六交响曲

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交响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交响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小调第五交响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大调第六交响曲

第2个回答  2018-10-20

贝多芬的钢琴曲如下: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扩展资料:

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还有不胜列举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深影响了后来作曲家的风格,

例如: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等已是家喻户晓。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参考资料:贝多芬 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4-05-01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版本及作品特点 巩成国 版本一: 德国大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在听了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后,诗兴大发。于是在一家非常有名的音乐杂志上,发表了他富有诗情画意的感想:乐曲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的疏森湖上闪耀的月光倒影,像在湖面上荡漾的小船”。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奏鸣曲,加上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诗意般的解读,使作品在音乐爱好者中广泛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版本二: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贝多芬悠闲地在维也纳的郊外散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了熟悉的钢琴声,弹的正是自己的一首奏鸣曲。贝多芬随着琴声,走到一幢破旧小屋前,往里面一看,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女,正在一架破旧的钢琴上弹奏,旁边坐着一个男子在蜡烛下做鞋。贝多芬看到这种孤清却散发着温馨的画面,忍不住推门而进。见有人进屋,男子忙起身与贝多芬打招呼,介绍说:“这是我的妹妹,爱弹钢琴,常听贵族们弹奏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的钢琴曲,现在弹奏的曲目,都是她自己边听、边记、边学的”。贝多芬听了这番话,感动万分。恰巧此时,一阵风吹灭了烛火,房间里只剩下从窗外照射进来的月色,小屋笼罩在银白色里,伴着琴声,小屋充满诗情画意。贝多芬在银色月光的启发下,即兴创作了这首《月光奏鸣曲》。 版本三: 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样的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来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 版本四: 《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不同传说,显现出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正如人们常说的“一百个人有一百哈姆雷特”。欣赏音乐,还是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好。 现在,我们还是看一下公认的《月光奏鸣曲》的创作版本: 版本五: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原名《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题献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迪。贝多芬与朱丽叶是在布伦斯维克家相识的,朱丽叶当时年方15岁,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十分倾心,投入了很多感情和时间。1801年11月16日,贝多芬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内心的变化是因为这个小女孩。她爱着我,我也爱着她。幸福就这样降临在我身上,我心里产生了结婚后一定会很幸福的感觉,这可以说是生平第一次。但是很遗憾,我们身份不同”。也许就是因为身份的悬殊,他们的恋爱没有美好的结局。贝多芬失去所爱并患了耳病,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这种极度痛苦和挫败的心情。 贝多芬把这部作品标为“幻想式的奏鸣曲风格”。罗曼·罗兰说:“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心境的反映”。 对《月光奏鸣曲》的分析: 第一乐章,慢板,三部曲式。表现的情感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克制着的冲动和阴暗的预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复三部曲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幽雅轻盈的音调,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照,好像是瞬息间留下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奏鸣曲式。虽然在音调上与前一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情感则迥然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止的沸腾和爆发,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跺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结束部中连续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冲动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激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了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潮并没有就此平静,而是在作最后的冲刺。 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冥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乌云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激烈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有一瞬间的月光感觉。” 俄国音乐学家乌辽贝舍夫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冥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充满阴暗的预兆……”严格地说,乐曲的标题与内容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是,这首钢琴奏鸣曲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正如乌辽贝舍夫所说:“不论音乐家还是门外汉都同样喜爱它。只要世间还存在着能聆听的耳朵、能爱能愁的心灵,人们就会一直喜爱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之一陈刚,在他的《黑色浪漫曲》一书中,有一篇随笔谈到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月光奏鸣曲》的趣话。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兰芳先生定居在香港,当时梅兰芳先生的一位美国朋友,正筹办一场圣诞晚会,特意邀请梅兰芳先生出演一个节目。节目是由一位美国舞蹈演员和梅兰芳先生一起跳《嫦娥奔月》中的“水袖舞”,但不能用京剧音乐伴奏,而是要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真是个难题呀”?梅兰芳先生听《月光奏鸣曲》的过程,从摇头到点头,从皱眉到开颜,最后拍案而起说:“懂了,懂了,我可以跳了”!梅兰芳先生接着说:“听懂了节奏,找到了拍子,步子自然就跟上了”。音乐与舞蹈本身就是一对姊妹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乐无国界。我国古书《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我们古人对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的著名论述。这里强调的是音乐和舞蹈之间自然融洽、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关于表现“月光”的钢琴曲,的确有一首,它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早期代表作品《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曲《月光》,又名《明月之光》。该部作品由德彪西创作于1890年,1905年进行了修订。“贝加马斯卡”为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曲调,德彪西曾经在意大利的罗马留学,游历了风光秀丽的贝加摩地区,《贝加马斯卡组曲》就是根据这一印象而创作。其中,《月光》在构思上还可能受到了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的影响。在这首钢琴曲里,德彪西采用了色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织体,着重描绘了月光幽静的景色,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由于这首钢琴曲的旋律优美而富于歌唱性,后来又改编成管弦乐曲和小提琴、长笛等乐曲。 贝九我最近一直在听 公认的它的第四乐章是最具有意义的 贝九又称合唱交响曲 在经过3个乐章的漫长等待后 终于迎来了欢乐 在男低音 男高音 女中音 女高音和合唱队的演唱下 真的是感觉在抚摸你的灵魂 带你一同走向未来 贝九本来就有世界大同之意 人们都是兄弟 欢乐颂采用的是席勒的诗 反正建议你去听一听 多听几遍 一遍是不够的 写作文 如果能亲自听一听 那么得到的好处是不止一点点的
希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24

《月光》、《悲怆》、《黎明奏鸣曲》、《热情》、《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

拓展内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