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心清净

如题所述

--唯有修行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行善积德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里面的意思。修行,应该是一种心性的锻炼,一种透过观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成圆融的、究竟的精神世界的方式。不论你如何称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论用何法去修行,如它的结果相同就可以了。但身为一位修行者,在刚起步之前,必先认清一些基本的观念:(1).我为什么要修行?(2).我应抱持怎样的心态?(3).如何拣择修行的方法?这三个问题看似易解,仔细研究却又十分模糊,如果不弄明白,一定会陷在修行的泥沼里,卒至万劫不复。我为什么要修行假如一个人生活十分优裕,所求所愿,无一不遂,那他想修行的动机应该是最少的。因为耽于享乐,不知人生有痛苦,就无法感受修行的重要性。假如一个人的生活不但贫病交迫、三餐不继、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这人的修行机会也是很少的。因为食苦成习,已经不以苦为苦,同时日日与生活搏斗,根本自顾不暇了,那有心思想到修行的问题。因此,一个人会走上修行之路,或者说会认真去探讨人生的种种,必定是他看到了人生百态有生有死、有苦有乐、有贫有富、有贵有贱、有寿有夭的相对,发现到自然界的生养万物及毁灭万物,也体悟人类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却又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灾害。于是从观察、思考,到亟欲设法解决人生的痛苦,这整个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形成了所谓「修行」的意思。这是从理论上来说的,至于从事相上分析的话,情况就很复杂了。有人说:「我身体孱弱,想藉著修行来恢复健康。」有人说:「我从小命歹,灾祸频仍,想改变命运,转祸趋福。」也有人想用修行来安定心神,或使事业成功,家运腾达。没错!一个虔心修行而持续不断的人,大多会有某些特异的福报,其实这只不过应了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老话而已,如果修行的内涵就是这样,我们称它叫人天福业,这只要依十善业的法门去修持就能成办。但从另一方面看,假如永远把目标订在那里,毕竟还是生死轮回,还是魔王的子弟兵,而且也因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佛法不甚了了,因此在遇到挫折之后,就立刻退缩不前,或者是刚开始感觉效果还不错,到最后愈来愈无效,甚至还原到未修行的状况,使你慢慢地失望,慢慢地减退精进心,卒至放弃为止。基于此,我们必须深切探讨修行最真确的动机,也可以给想从事修行的人一个正确思考的方向,那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要了解四圣谛,首须了解佛教的创觉者释迦牟尼佛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释尊未出家前,曾有四次出城郊游的经历,第一次在城里见到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见到一位因痛苦而呻吟不已的病人,第三次见到了一具尸体,这使他觉悟到人自出生以后,都要经过痛苦的折磨,然后走向衰老、死亡,这是谁也不能避免的。于是他又回忆童年时代,曾经随著父王去农村举行春耕祭典,见到农夫犁田的时候,从土中翻起了虫蚁,立即被蛙类争食一空,转眼之间,蛙又被花蛇吞噬,花蛇又被凌空而下的巨鹰□食,这弱肉强食的景象,使他感受众生的可怜可悲。如此苦难的人生,假如不寻求一个解脱的办法,那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呢?为了获得最后的答案,又作了第四次的出游,这一次他见到一位神态安详的沙门,他深深地感动,同时也领悟了自己应该走的路,那就是了生脱死,没有痛苦、衰老、情欲,争夺的路。而当释尊坐于菩提树下,以敏锐的智慧,从中道缘起观,完成圆满的正觉以后,又从大悲心中流露出对一切众生的关怀,于是把生命的现象予以归纳分析,把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制定成一合理的诠释,这样它就完成一个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关系--(1).苦谛,是世间的果。(2).集谛,是世间的因。(3).灭谛,是出世间的果。(4).道谛,是出世间的因。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苦从何来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生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苦恼。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放弃贪欲,断绝苦恼。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4、道谛--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道谛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具体分为八正道:(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修行.是一个找错误的过程,把世人的错找出完善自己,在用自己的力量改善世人.以达圆满!世人学佛,多有法门,法门无尽,得道者能有几人?学无尽,境有尽,般若观照自心,得如来自在境。如果我们真要认真的分析佛教的修行法门,真的是说也说不尽。但无论何种法门,却唯有一心是通向大道的根本,智慧是明灯,心是根本。无论我们是学文化知识,还是学科学技术也罢。即使是学佛修道亦然,只有领悟其真实意义才能算是真有所获。如若只得其形未得其意,虽足可炫耀于一时,却也终究成空。所以我们平时无需太执著于修行法门本身,而是需注重在心境上多下功夫。通过现实的现象引发思考,让思考所得来证佛理,得大智慧,再回观照自心。无数轮转当智慧得以圆满时,世间一切自得圆满,内心一片光明。一切的一切都将会回归于根本,如金刚所云,自性清净、无增无减、无有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