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有较强娱乐性,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型。

漫画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同时邀集到一起,让他们在一个画面上演出奇异怪诞而又意蕴深邃的喜剧。它不受时空观念的限制。

漫画可以把各种绘画的形式、技法拿来为己所用。在绘画工具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专一的选择,在造型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

扩展资料:

传统漫画走向衰落原因: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纸质媒体衰落,国内媒体中的漫画版面被大幅度缩减、停办,使得一部分国内漫画家只得“走出去”,到国外寻找新的空间。

其次是老一辈漫画家相继谢世,使中国漫画界失去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漫画家,漫画界缺少像华君武先生这样的领军人物,新生代很难达到他们的精神高度。

再次,人们的阅读习惯变了,载体变了,比起传统漫画,动漫更加吸引年轻一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漫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漫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3
美学价值漫画从单一的政治讽刺画发展成幽默漫画及多元漫画,丰富了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漫画不仅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包含喜剧特征,从而标志着漫画艺术具有美的形态和审美价值。谈到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呢?漫画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漫画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由于多元漫画的产生,更加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别于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的创作规律,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冷幽默漫画中的黑色幽默、荒诞漫画、前卫漫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刚刚萌芽的先锋漫画艺术,它们在形态上不是人们理解的传统漫画风格,在内容上更注重从本我的精神世界里发掘出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内核。先锋漫画艺术根本上剥离了传统漫画的特征,它传递给人们的是怪异的梦境或者是虚拟惊悚场面,人们根本不能从中感受到欣赏的愉悦,这种形而上的艺术理念传达给人们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锋漫画艺术仍然保留着讽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画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规律,是在讽刺与幽默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新类型的艺术形式,欣赏者只有跨越这段意识鸿沟方可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这种漫画艺术新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深层拓展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1、思维美学形态 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漫画艺术也不例外。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对这种不协调和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并形成了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已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有人称漫画为审丑艺术。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邪恶的思想和丑陋的行为总是隐藏在美的形态中,俗话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丑暴露无遗时,人们就会对其美丽的外表产生厌恶之感,因此美转化为丑。反之,艺术的丑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刻画,以丑的形态出现,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丑还是艺术中的丑,虽然他们的外部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们却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美的转化为丑的,丑的却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的变化。这是思维美学形态产生了审美价值。 2、视觉美学形态 众所周知,漫画又是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 由于漫画表现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化,不免使人产生误解或模糊的认识,分不清有多少绘画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和科学划分,便于对漫画的表现手段有个清楚地认识,并了解和掌握视觉美学形态。 从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有两种类型尤为突出:一类注重构思,把绘画手段当作表达思想的载体,我们姑且称其为“点子派”;一类是注重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刻画来烘托漫画的主题思想,这种类型的漫画称之为“技法派”。无论点子派还是技法派,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服务于漫画主体。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 综上所述,现代漫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观地说,表现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谈到的二种类型,它可以运用现代美术的一切手段,也可以运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说,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高度概括的和细致描绘的二大类型,对于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真正懂得漫画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见或一知半解,将漫画艺术简单化并错误地理解成为“小儿科”、逗笑艺术。 如果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现实,漫画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清楚了。其实漫画艺术的真正内涵是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它的核心法则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漫画艺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更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漫画是永恒的艺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8
丰子恺

漫画
,主要是以毛笔缯就的简朴黑白
线条
单幅
画作
,配以点晴作用的
画题
,和如今
主流

情节
为主导著重电影感的漫画不同,比较像现在报章看到的
时事
讽刺漫画。不过,丰子恺的漫画常常流露对人世关爱的同情心,非常温厚,初看貌不惊人,但越看越觉隽永,十分耐人寻味。这与他本人的文化修养之深,恐怕不无关系。难怪当年他的漫画能迅速普及全国,几乎无人不知,就算在抗日期间,还有报章为丰子恺有没有“割须逃难”而争相报导。
儿童的
题材
,占了丰子恺的漫画一大部份。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儿童的祟拜者”,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像【要!】这一幅,就是典型的作品。另外,他也画了一些
关于人生
苦难的作品,像【最後的吻】(黑白稿於1934年,彩色稿於1941-1945年),穷妇把孩子送到孤儿院的“接婴处”,附近却有
两只小狗
在母狗肚下吃奶,对比之强,一刀正切在最戏剧性的交汇处。
画漫画
之难常常在於如何选择要描绘的时刻,丰子恺对此道简直举重若轻。看这幅漫画的彩色版本,大家可有留意丰子恺设色的心思吗?他布色可不只为了漂亮,而是同时在传递信息——温馨的狗儿一家用了暖暖的黄,不舍却要放弃婴儿的妈妈则是补丁的寒色衣服,而被弃的无知小儿则用喜庆的红布包裹,彷佛带著母亲最后的冀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