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博大精深

弟弟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弟:姐姐,“哪有自己的儿子打自己的父亲”.意思不就是--“哪有我的儿子打我的爸爸”即“孙子打爷爷”吗?
我:你这句话是没错,但是按照我们的理解,一般认为是“哪有我的儿子打他的爸爸.”即“儿子打父亲”.
弟:但是,“有时母亲会把自己的孩子托给自己的母亲照顾...”意思不是“把孩子托付给外婆照顾”吗?难道这也不对?
我:这...不知道!

这两句话的语句明明一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请大家帮帮忙.

你注意,弟弟说的第二句话前面的那个“母亲”是没有用“自己的”这个定语修饰的,同理,你把弟弟第一句话“儿子”前面的定语,即“自己的”去掉,就变成了“哪有儿子打自己的父亲”,这样意思就明确了,对吧?这句话的本意是要说“儿子打父亲”,而前面两个定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即句子成分杂糅,有病句的嫌疑,所以造成了歧义。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9
两句中 "自己"说的角度不一样
第一句 "自己的儿子打自己的父亲" 中"自己"只是在强调,其实就是"儿子打父亲"
后面一句“有时母亲会把自己的孩子托给自己的母亲照顾...”中的"自己"就是指说话的当事人自己本身
第2个回答  2013-10-19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汉语是很灵活的
第3个回答  2013-10-19
这叫歧义句 ,很多的
第4个回答  2013-10-19
中国语言的博大啊,理解不同,说话人的语气也不同啊,说话人的场合不同啊,呵呵,我们汉语就是很博大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