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0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或在我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偏向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班级中学习能力处于中间或偏差的这部分学生。由于这部分后进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质,后进生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和提高就成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重视这部分学生,把提高这些后进生的数学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 从我带的班级看,数学“后进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愿意努力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分析课题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较慢,致至学习数学很吃力,数学成绩徘徊不前。第二种是学习态度马虎,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贪玩,有想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缺乏自制力,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服从于学习。对于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本来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往往半途而废,以致困难成堆,造成成绩不良,数学考试成绩有时及格,有时不及格。第三种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低,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畏惧数学,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自己不能克服或没有勇气克服以至困难越来越多,对数学产生反感,成绩越来越差。 二、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大致如下:第一种是缺乏竞争的心态,没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凡事能过得去就过,在班级里处于表扬不够格,批评不沾边,这样的学生就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心理,虽然有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但行动上不够努力。第二种是低效率的学习心态,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以致于学习效率低,因而使原来就沉重的学业负担更加沉重。第三种是不求甚解的学习心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差不多”,对问题在难度和深度上没有进一步的探讨,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存在较多“空白点”,知识链条严重脱节,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就讨厌学习,以致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丧失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重视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情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热爱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前提,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可是学生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2、创造学习环境,提高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各种环境帮助后进生克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他们具有明显的学习目的,获的学习动力。一是可采用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使后进生学有目标,进有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二是把后进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与组及组内成员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创造竞争氛围,自加压力,再转化为动力。三是树立后进生典型。 3、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后进生在能力上的差异比较显著,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观察力不强,有的想象力差,有的记忆力差,有的不善于思考,有的几种能力都比较差。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引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1)操作演示,吸引注意,让后进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后进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从具体表现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时,思维的飞跃比较缓慢。学生对动态的、直观的事物注意集中,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课内外就尽量发挥教具的作用,既采用演示法,更让学生看、做、想、说、算,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较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还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亲自做一做,摸一摸。这样运用了直观现象来弥补差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使后进生较好地获得知识,提高了后进生学习的成功率,转变后进生厌学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查漏补缺,做好铺垫。数学知识上的“空白点”是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学生知识上空白点越多,教师就难教,学生就难学。后进生数学知识上空白点比较多,要听听不懂,要算不会算,就形成厌学数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授新课前要针对教材,调查后进生存在那些空白点,事先设法填平,做好铺垫,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后进生较易理解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时,先填平差生同分母加减法和通分的空白点,教学时使后进生与班内同学同时起步,使他们听得懂,会计算,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3)多次反馈,及时矫正。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随时掌握他们的“脉搏”,充分应用反馈的手段及时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组织二到三次的信息反馈。如:新课讲完后,让后进生试说今天学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接着让两位后进生上黑板做模仿练习,全班评价后,又可请一位后进生来做稍有变化的习题,最后在作业中优先巡视后进生。这样多次反馈,教师就掌握了后进生的学习进程,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评价,使后进生也获得成功感,他们的学习尽头劲头更足了。 (4)课内辅导,实行优先。后进生遗忘快,学习上漏洞多,上课思维往往容易“卡壳”,若长期利用课外辅导,不但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还会使他们感到低人一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课内辅导,主要通过“五优先”来实现,即优先答题,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五优先”大大减轻了后进生的负担,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4、授之以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转化后进生是细致的工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教师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一步一步抓扎实。后进生往往靠机械记忆与死记硬背去学知识,学习上粗枝大叶,有的完全依赖老师,采取的方法是: (1)立足基础,反复抓。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要差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默出来,而且每通过一段时间,要重新背默一遍,基本应用题常见数量;经常给他们复习,让他们做到会说、会编、会解,再给他们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教会他们分析的基本方法。 (2)拾漏补缺,对症下药。有的后进生是因为生理与心理原因造成知识上的缺漏,这些缺漏,我可以通过与后进生谈心、家访等了解到,一旦找到症结,就应及时补救。(3)教会方法,养成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但与其成绩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能力、气质、性格的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成绩的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智利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各种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培养他们。 一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不但专心听老师讲,还要专心听同学讲,因为同学的发言是老师讲课的一部分。这里也要求我们把课讲的生动一些,周密些,上课有充分的准备,把课讲的有声有色,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养成勤动脑,责疑问难的习惯。经常使用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索、讨论,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再进行多次反馈的“探索点拨法”。课中允许学生提问,特别是鼓励后进生责疑问难。学生长期通过“探索”训练,掌握了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思考,攫取知识的本领。 三是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并要求他们做到:一看书上今天教的什么;二想老师是怎样讲的,要我们注意的是什么;三做作业;四预习与复习。 四是养成正确抄题的习惯。要求抄题做到:一读;二抄;三核对。 平时还要把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告诉差生,把遗忘规律交给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主动与老师配合,课后及时复习,与知识遗忘作斗争。 前辈的教学实践证明,后进生是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不能丢掉大多数而只顾少数,始终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这是各学科教学的立足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