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乙肝大三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0
大三阳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尿黄、转氨酶偏高等等,也会有部分患者无症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首先根据具体病情找到致病根源,然后辨证施治。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乙肝大三阳的。1、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2、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3、在气在血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第2个回答  2020-07-17
你好,如果你患有乙肝大三阳,建议进一步化验肝功,乙肝dna,做肝脏彩超,如果转氨酶不是很高,没有黄疸,是不需要住院治疗的。但目前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当然肝功不正常的需要住院治疗,保肝治疗的。重庆同济医院中医肝病科
第3个回答  2020-06-0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整、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回复你好,这位朋友,乙肝在临床上无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而HBV-M测定提示有病毒复制情况。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重点在湿热、瘀毒、正虚三个方面。关键病机是疫毒蕴结,可累及肝、胆、脾、胃、肾等脏腑。体虚不胜邪,郁毒蕴结肝胆而致疏泄不利,脾胃运化失司,升降紊乱,肝病日久及肾,耗损精气,终至肝肾皆亏。由于乙肝病毒只在化验时发现,常处在“无证可辨”的情况下而难以论治,因此,辨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确诊为乙肝,即可以不可以扶正与抗毒为主的疗法。祝健康!
回复这位朋友,你好。中医中药治疗大小三阳时,也要参考一下肝功能,乙肝病毒量HBV-DNA的检查结果,并根据症状和中医的原理进行对症组方治疗,以起到有所改进肝脏的生理功能,防止肝纤维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清除乙肝病毒。肝功能正常,病毒量阴性,是目前临床治愈的目标。
回复你好,建议做个肝功能及DNA的检查,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不可以明确你的肝脏是否有受损的迹象,通过DNA检查可以不可以明确你体内病毒数,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繁殖阶段,传染性强不强,只要肝功能及DNA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不可以暂时不用治疗,定期再次检查就可以不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