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有什么区别_风湿性心脏病

如题所述

你好!冠心病是心肌血管的病变。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本病是风湿热--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损害心脏所导致的,风湿热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目前还没有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发生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的结果,不是链球菌直接侵袭导致的。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 风湿性的检查:一、心电图:左房扩大可见二尖瓣型P波,右心室肥厚图形二、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EF斜率降低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二尖瓣呈同向运动,二维图像示前后叶增厚,开放受限,二尖瓣开放面积缩小(<2.0平方厘米),前叶常呈"鱼钩样",左房扩大,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可见舒张期湍流,流速增高,并可测跨瓣压差,可测瓣口面积,狭窄程度及瓣膜瓣下结构的改变,来确认病情。三、X线检查:前后位心脏肺动脉段膨出及左心房扩大呈梨形心或二尖瓣型心,右前斜位可见食道向后移位,系左房扩大所致,左前斜位可见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心缘可见双房影像,肺淤血时可见肺门阴影加深,肺下部血管影减少,上部血管影增多,可见KerlegA、B线。四、抗链O:正常值<500单位,一般风心病在发作期时常有抗链O升高现象,需要抗风湿治疗。风心病的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控制链球菌感染,用水杨酸制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风湿性炎症,对慢性瓣膜病变患者则应保护心脏功能,预防风湿活动及各种感染,必要时进行手术纠治。对狭窄的瓣膜可用瓣膜切开,对严重钙化和关闭不全的瓣膜需置换人工瓣膜,及时控制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湿热发生或复发的主要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 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的检查:(1)心电图: 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在临床对冠心病出现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病变的定位,范围,深度等)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重要的诊断意义。(2)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检出率。 (3)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4)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不能做冠状动脉造影者。 (5)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的治疗:治疗原则:增加冠状动脉血供和减少心肌氧耗,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新的平衡,尽最大努力挽救缺血心肌,减低病死率。1冠心病的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制剂:其有扩张静脉,舒张动脉血管的作用,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使心肌血液重分配,有利于缺血区心肌的灌注,代表药为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2)β受体阻滞药:可阻滞过多的儿茶酚胺兴奋β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及速度,减低血压,故而达到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此药还可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功能等,故是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患者的常用药物,同时β受体阻滞药是目前惟一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二级预防的药物,已证明β受体阻滞药使梗死后存活者的心脏病病死率,猝死率与再梗死发生率均降低。(3)钙拮抗药:通过非竞争性地阻滞电压敏感的L 型钙通道,使钙经细胞膜上的慢通道进入细胞内,即减少钙的内流,抑制钙通过心肌和平滑肌膜,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效率;减轻心室负荷;直接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同时此药可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及释放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4)调脂药,抗凝和抗血小板药:则从发病机制方面着手,达到减慢或减轻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最终也是使心肌氧供增加。(5)其他冠状动脉扩张药:如双密达莫,吗多明,尼可地尔等,以上药物的具体应用剂量和方法详见各型冠心病的治疗。2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以上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