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吗?

如题

  农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很小,1993年日本的农业总产值为10.56万亿日元,总农户数364万(1994年),农业人口1279万,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0.3%。1992年,"大农业"(农林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小农业"(农牧业)占1.6%。1994年农户平均总收入为909.1万日元,其中农业收入占17.5%、非农收入占60.5%、其他占22%。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上面积的13.5%。其中,水田占54.3%,旱地占45.7%,灌溉面积24.3万公顷。耕地利用率从1983年的104.8%下降到1993年的100%。1994年人均耕地0.041公顷,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1984年日本大米丰收,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7万亿日元。后来产值连年下降,1989年以后,因蔬菜、水果、牛肉等价格上升,产值下降有所扭转。1993年因大米严重歉收,农业总产值降到10.56万亿日元。
  2.规模经营小而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总数由1960年的605万减少到1994年的364万,其中销售农户278万多。在这些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此外,以销售为目的的协业(合作)经营体的水田规模的扩大也很显著,平均每个经营体的耕地是农户的19倍。通过农地的流动使土地集中和扩大规模,是日本政府1992年制定的农业"新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3.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1994年,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中、上层农户(拥有3公顷以上土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因地而异,形式多样。如北陆的水稻和冲绳的经济作物以单一经营为主(超过70%);九州有20%开展多种经营,如果加上准单一多种经营,其比重可达60%。
  4.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 日本的农业劳动力从1962年的1126万减少到1994年的338万,在30余年里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3以上,年平均递减3.7%。同时,农村劳动力迅速老龄化,65岁以上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高达36%。
  5.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二次大战前,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很落后。战后半个世纪以来,农林牧渔业均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10.56万亿日元,其中种植业占73.9%,畜牧业由1955年的11%上升到25%。在种植业中,大米占27%、蔬菜占26%、水果占7.3%,花卉占4,2%。同期,渔业总产值为2.5万亿日元,林业总产值约为1万亿日元。

参考资料:http://www.qzagri.gov.cn/Html/xwzx/hqny/20060925152045459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