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管仲的故事?

如题所述

管仲( ?-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 2003-6-18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 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齐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
晋献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芜国、边伯、鲁父、子禽、祝危等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管鲍之交 各保其主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8
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很厚,亲如手足。管仲家庭贫寒,父亲去世早,由贤母谷氏养育成人。鲍叔牙家庭比较富裕,父母亲也很贤德。鲍老头拿钱给管仲,让他跟儿子鲍叔牙合伙作生意,赚了钱,二一添作五,两人平分;赔了本钱都由鲍叔牙自己包,不叫管仲认分文。世人因羡慕他俩的交情和互让的美德,在很多地方建了管鲍分金台。也因为互让,在管仲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管仲射蛇让金的故事。
  一天鲍叔牙在西南地里玩,在干沟底下发现了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这条蛇嘴里吐着血红的长信子,摇动着很长的腰身,向鲍叔牙爬来。小叔牙看此情景,怕被蛇咬,吓得大叫一声,回头就跑,去找管仲,想把见到蛇的事告诉他,不巧,管仲到颍河湾打猪草还没回来。于是,小叔牙就跟其他两个小孩说了这件事。这两个小孩觉得很奇怪,拉着小叔牙去看。他们来到先前发现两头蛇的地方,见这条蛇不但没有跑,还粗大了许多。这条蛇见了人,两个头昂起,伸出长信子,还发出咯叽咯叽的叫声,摆着又粗又长的腰,向三个孩子袭来。叔牙更害怕,另两个孩子也吓得不轻,三人拔腿就跑,到家里向大人学了一遍,大人说:“这是一条蛇精,咬着人不能活的,千万不要再去那个地方玩了。”
  第二天,小叔牙把见蛇的经过悄悄跟管仲说了,管仲想了想说:“你带我再去看看。”叔牙说:“不能去,大人说了,蛇精咬人不能活。”管仲不再乎,拍着胸脯说:“你甭怕,我会射箭,它若老老实实便罢,如果敢上来咬咱,我就射死它。”
  叔牙头前带路,管仲手拿弓箭跟在后面。到了原地,不见蛇哪去了,二人寻找一会,在沟上沿不远处地墒沟里发现了它,只见这个长着两个头的蛇比叔牙第二次来时双又粗大了许多,见了二人就叫,声音很响,两个头抬起,迅速向二人袭来。叔牙吓得脸变色,忙往后退,管仲伸手拉住叔牙,让他站在自己身后,立刻拈弓搭箭,“嗖”的一声射去,正射中蛇头。顿时功夫,蛇身出现一道刺眼的霞光,直冲天空而去。二人低头一看,只见土里闪着金光,他俩急忙扒开土壤,原来是一大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俩人又惊又喜。管仲立即将金子往叔牙怀里塞,叔牙说啥也不肯要,拿着金子就往管仲兜里装。管仲抓住叔牙的手说:“这条蛇是你先看见的,金子应当归你,你若不收就不对了。”叔牙推给管仲,说:“兄弟,这条蛇是你用箭射死的,你若不射,哪能变成一块金子,应当归你。再说你家里穷,正好用上”,说罢,用力抓住管仲的手,硬把金子装在管仲兜里。管仲复又掏出,喘着粗气,说:“大哥,你这话说错了,你不领我来这里,我的箭法再好,也射不到蛇呀!不管怎么说,这金子应该归你,我家再穷,不属我的东西,我也不能要。”又将金块塞进叔牙怀里。
  “你不要也得要,金子就归你了”。叔牙气哼哼地往地上一坐,拿过管仲塞在自己怀里的金子,要往管仲身上砸。
  管仲也动怒了,说:“叔牙兄,这是你的东西,你再不收下,我可要不客气了!”说着举起了拳头。
  管仲举起的拳头就要落在叔牙身上的时候,忽然传来“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随着笑声,一位老者出现在面前。这位老者似曾见过,但不认识,他笑着说:“你们小小年纪,就能互相让金,不计私利,难得呀,难得!看来你们今后定能成大器。金子嘛,这么办吧,你们一同把它拿回家去,向双方爹娘讲明,用这金子请来教书先生,教你们念书、习武。不过有一件,读书要用心,习武不怕苦,不然的话,还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管仲、叔牙连连点头,回家把白须老人的话,向双方老人学说一遍,双方老人大喜,在一起商定,请来了教书先生,先读书,后习武。管仲有钱读书,如鱼得水。他天资聪慧,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鲍叔牙也很用功,但不如管仲的学业优良。在五年中,先后请三位当地有名望的教书先生,都教翻了箱,无法再教新课。从此,管仲聪明博学的名声便在当地传开了。后来又用这金子,请来两位武术教师,学习武功,二人都学了一手好剑法。
  清朝有位乡民作诗赞颂管鲍射蛇让金的故事:
  管鲍挚交手足亲,小小年纪互让金。
  不为私利世少见,匡治天下泽庶民。
第2个回答  2013-10-28
老马识途”-管仲系列故事9《颍上历史文化集锦》管 鲍 的 传 说9“老马识途”  著名的成语“老马识途”讲的就是管仲带兵打仗的故事。不过用马来辨认方向,不是管仲当了齐国宰相的新见识,而是他早就有了失马复归的经验。  管仲16岁那年夏天,50多天没下雨,地里的谷物大多旱死,加上兵匪四起,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有些人有逃荒要饭。管鲍两家虽有天赐黄金,由于几年来请几个老师教管仲、鲍叔牙读书习武,也花费完了。鲍家因有些家底,管仲母子生活大部分靠鲍家接济。管仲的母亲不忍长期靠别人吃饭,就同管仲商量以后的生活门路。此时管仲学业已成,也想外出谋生计,养活老母。一天,管母到鲍家向鲍叔牙父亲说了这事,鲍老汉叹口气说:“如今兵荒马乱,让侄儿外出谋生我不放心。若有三长两短,我怎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管贤兄弟。如果你执意如此,我可以拿些钱做本,叫我儿叔牙和贤侄管仲一起出去做生意,早晚也好相互有个照应。如能赚点钱回来养家也是好事,且可以长些见识。”  就这样,管仲、叔牙开始了经商。他俩聪明能干,渐渐学会做生意。在外面跑了几年,每一趟都能赚点钱回来。  有一年,管仲在口外买了一匹高大的好马,这匹马浑身墨黑,唯有四蹄如雪,卖马人叫它“雪里站”。管仲有了这匹好马,心里十分高兴,骑在马上虽不能日行千里,也可跑七八百里地。鲍叔牙也买得一匹良马,但次于“雪里站”。二人有了宝马良驹,脚步快了,跑生意的次数多了,赚的钱也多起来。每次回来结帐,鲍叔牙总是把获利的一大半分给管仲,而自己只分三四成。管仲知道鲍叔牙厚道,推辞不掉,也就只好收下了。  一次跑生意,住在离家二百里外的双星镇一家饭店里,遇上了连阴雨,一住就是十多天。这一天,二人闲着没事,到镇南马家庄去看望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此人十分好客,还留二人在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二人回到饭店,店老板哭丧着脸说:“昨天夜里,我这小店不幸失盗,丢了几样值钱的东西,你们的马也不见了,是被贼偷去了,还是马被惊吓脱缰跑了,眼下还不知道。不过此事已经报官,答应给查找。”管仲听后心里很难过,但别无他法,等了三、四天,也得不到官府查找的消息。这一天管仲、鲍叔牙正闷坐店中,忽听邻近有马“咴、咴”的叫声,二人忙出门一看,是“雪中站”回来了。此马见了管仲,摇头摆尾,还用嘴舔管仲的手,很是亲昵。管仲喜欢的乱蹦,把马拴到槽上,就叫店家做了一桌酒席,请来了马家庄的那位生意的朋友,一同庆贺。席间三人谈起失马复归的事,都说不明白是什么原故。  管仲、叔牙回到家中,把黑马被盗又回到店中的事,向鲍父和管母说了一遍,并问是何原因?两位老人见多识广,对管仲、鲍叔牙说:“这有何奇,俗话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鸡还记二里半”,何况是匹宝马良驹,你俩应该记住,今后出门远行迷了路,就把马放开任马怎么走,自己跟在后边,它会把你带回目的地的”管仲牢记在心,日后果然应验。 http://bbs.ahys.gov.cn/viewthread.php?tid=123240 http://www.52zyzs.com/showtree.aspx?topicid=2111&postid=17971 http://club.ahys.gov.cn/bbs/viewthread.php?tid=110971这里面有很多
第3个回答  2013-10-28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第4个回答  2013-10-28
如:管鲍之交,老马识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