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或电视中的格斗场面描写

如题所述

“投名状”中的战斗场面拍摄之好。
对于“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反映的人与人之间,官,匪,民,朝廷,太平军等等错综复杂大关系我就不说什么了,影视区里已经有几位高手说得很到位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认为该片在视觉感受上到战争场面一结束就基本不用再看了,以为我认为该片对喜欢看战争场面的观众来说是相当地精彩的。

举一段戏为例,在庞青云带自己的队伍攻打舒城,对方有五千人之众,有洋枪兵,步兵,骑兵,还有火炮,而庞军只有步兵,弓箭手和少量的骑兵。两军对阵,庞军必须冲破敌军的火力阻挡,只有近身肉搏才有可能使站在后面的友军假如战斗以求胜利。

在开战前,庞青云向部下讲明自己的作战方案,因为两军相距三百步,敌人的洋枪射程是两百步,我军的弓箭射程是一百步,若想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必须使弓箭手能够在距离敌人百步之内放箭,因此先由两百名步兵快速冲向敌人,弓箭手紧跟其后,弓箭手一到距离敌人百步之内就立刻放箭。但此后如何再战,庞青云没有再布置,因为他也无法布置,如果冲锋在前的两百步兵在弓箭手还没放箭之前就全部阵亡或者当弓箭手放箭时敌军骑兵开始加入战团,敌人火炮开始发射,而后面的友军没有疾驶助战等等这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这都将会是一场不能取胜的战斗。

庞军的进攻开始了,两百步兵手持简单的盾牌冲向敌军,敌军的洋枪手有条不紊地开枪阻击,火炮也开始轰击,庞军步兵一个个地倒下,冲锋的势力、头依然不减,弓箭手开始放箭了。敌军的洋枪兵开始后退了,骑兵开始加入战团,火炮阵地被庞军的勇士切入,庞青云率领骑兵开始冲向混战中的人群。

庞军的友军觉得有取胜的机会,开始全军扑上去参战。

这样一场有多兵种,上千人参与的战斗场面,导演调度指挥得很完美,在近镜头中表现冲锋中的步兵,射击中的洋枪兵,齐射的弓箭手都表现得很到位,使人可以充分明白这些兵种的武器的作用距离,作战手段及将士们的勇气高低。在冷兵器与火器的交战中,冷兵器在距离上不是火器的对手,唯一可以发挥冷兵器特长的只能是近身肉博,而若想近身只能有巨大的勇气接近对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骑兵冲锋中,值得赞赏的是不论是主角还是普通演员对战马的驾驭及骑兵队形的展开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实际上骑兵在战斗中用马刀砍杀只是一个手段,还有用马冲击,才踏及用弓箭射杀,当年成吉四汗的骑兵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就是靠围绕敌人阵形快速奔驰,扰乱敌人的队形并用强弓长箭射杀敌人,使敌人的队形混乱再冲进去用刀杀敌。

在这个战斗场面中,兵的博斗中不仅仅有冷兵器的对杀,还有冷兵器对火器的对杀,一个庞军的大汉企图阻止敌人大炮的发射,没想到当冲到炮口前时被炮口喷出的炮火撕成碎片,而庞青云冲入炮阵地后的表现表现了武艺高强的人的力大无穷。

这些场面拍得即真实有刺激。

在大场面的拍摄上,由于导演的调度得当及全体演员的表演到位,整个战斗场面看似混乱,却很有章法,中间是混战的两军步兵,弓箭手,洋枪兵,炮兵及少量的庞军骑兵,外围是敌军的骑兵,而冲最后冲过来的清军骑兵分向两翼包围敌军骑兵,更多的步兵冲向战团,很明显被包围在圈中的太平军最后的结局就是被歼灭。

此战之前的抢粮车设伏战,之后的战苏州,南京等攻城战场面,虽然不及这场战斗,如此好看,但也都将野外设埋,登城墙等战斗表现得很到位。

据说本片的导演陈可辛是第一次拍如此战争故事片,应该说是经验不足的,但能够拍摄出这样的水平是相当值得赞叹的了,这些场面与大片的巨额投资有一定的关系,但还不是主要的,此前很多中外古战斗场面片不是仅仅是冷兵器对冷兵器就是参演人虽然多,但不过是给人声势浩大的感觉,这样多兵种,分层次参战而且参演人员众多而不乱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