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 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个案一:  “我家的小屁孩又闯祸了……”成成爸下班回到家,就看到5岁的成成耷拉着脑袋。成成奶奶“重播”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小朋友骑了成成的单车,成成不乐意冲过去抢,把那个小朋友推倒在地,小朋友磕破了膝盖,流了不少血。  “小屁孩被我训了一顿,跟我一起去登门道歉,赔了医药费。回来还让他面壁思过半小时!”  个案二:  上幼儿园大班的童童顽皮好动,一次玩耍时他和一个小男孩起了冲突,随手就捡起一根水管打破了那个男孩的头。  “我带着童童陪受伤的哥哥去医院。缝针的时候哥哥痛得直哭,童童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不懂得要陪着哥哥,还跟我说到游泳时间了,该去游泳了。”童童妈说,回家后童童被罚跪反省,但他还问:“电视上解放军可以杀死敌人,为什么我不可以打人?”  个案三:  6岁的笑笑是个“强悍”的女孩,有一次在小区里,她故意冲撞别的小朋友,被妈妈狠狠批评时她还振振有词:“她挡住了我的路,所以我要把她推开。”  在学习《细讲弟子规》的公益读书会上,家长们交流了教育犯错孩子的心得体会,学雍·多闻学堂的国学讲师肖行之为大家播放了两部国产经典动画片《我错了》和《骑牛难下》。  两部动画片都很短。《我错了》描述的是“捣蛋鬼”贝贝在老爷爷刚刚刷白的墙壁上涂鸦,画了老爷爷和一只猴子。随后又在看球赛的小女孩的背影上画了一只乌龟。没想到那只乌龟变活了,咬住了他的手指头,怎么甩都甩不掉。贝贝疼得哇哇大哭。这时,墙上的老爷爷也变活了,他凑在贝贝耳根边不知说了什么,贝贝的脸红了。他走过去跟小女孩道歉,说“我错了”,话音刚落,乌龟就松开了他的手指头,他就把刚才涂鸦的墙壁擦干净了。  《骑牛难下》的主角依然是贝贝。小朋友们正在河边钓鱼,贝贝躲在树后丢了一块石头,把鱼都吓跑了。小朋友们去追赶捣蛋的贝贝,贝贝一溜烟跑了。忽然,他看到树荫下一头水牛正在乘凉,就骑上牛背,赶着牛跑。牛越跑越快,跑进了河里,然后甩下贝贝,不会游泳的贝贝在河里拼命挣扎,最后抓住鱼篓才脱了险。  由动画片的寓意延伸开来,肖行之告诉家长们:“孩子错了,家长怎么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家长要知道孩子错在哪里,然后才能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要知道孩子错在哪里,取决于家长对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家长,比如说,看见孩子涂鸦,非但不会制止,告诉孩子公共场合不能乱涂乱画,还会为孩子画得像、有绘画天赋而沾沾自喜。还有的家长带孩子去超市,看到孩子把超市里的小装饰品扯下,也觉得无所谓。  “如果家长连对错的标准都不知道,在很多事情上就会纵容孩子。在细小的事情上放纵孩子,从小放任而不改正,就会为孩子的将来埋下祸根,会让孩子”骑牛难下“,乃至大祸临头。”肖行之阐释,这也就是《弟子规》中所告诫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都是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殊不知有所为之前,应有所不为。”肖行之还以孩子画画为例:孩子绘画惟妙惟肖是一种才能,他能选择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则是一种素质。“更多的时候,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在规矩里有所为,增强孩子有所不为的能力,这样才能防微杜渐,让孩子少犯错。一旦孩子犯错,知道错在哪里,选择认错,也是一种能力”。  就在肖行之阐述观点时,一个跟妈妈来学堂的小男孩,在黑板上涂写了几个字。家长们都没在意。但肖行之看到后,停止了讲解,他转过身去对小男孩说“老师讲课时,不能随便乱写乱画”。小男孩于是拿起黑板擦擦去自己写的字。“你确定都擦干净了吗?”肖行之再问。小男孩回答说“黑板擦太湿了”,于是一位老师给他递上一块干布,他用干布总算把黑板擦干净了。  肖行之紧接着对小男孩说:“你刚才在不合适的时间乱写乱画,应该跟老师说三个字。”  小男孩乖乖地说了三个字“对不起”,然后退下了。  3  争议:孩子犯错,要不要打  对待孩子犯错,家长们自有“家法”,有的是“猫爸”“羊妈”,只讲道理,动口不动手;有的是“狼爸”“虎妈”,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得痛才会记得深。  林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一年级,“去学校刚一个星期,就跟高年级的学生学会了说脏话”。儿子第一次在家里冒出脏话时,林女士告诫他不能说脏话,儿子不服,争辩道“学校里的哥哥姐姐都能说”,林女士就生气地打了儿子一巴掌,严厉地告诉儿子:“不管什么人,做得对的才能学,做得不对就不能学;不能因为别人那样做了,就有样学样,而应该想一想,他那样做对不对,做得不对,以后我们就不能那样对别人。你是小学生了,要学会判断是非。”  “我绝对不会打孩子的脸。”对林女士的教育方法,范女士并不赞同。范女士认为,即便孩子犯错,她也只会用讲道理的方式跟女儿交流,引导她往好的方向走。“如果给孩子一巴掌,打的不单是她的脸,还会伤了她的自尊,反而会把孩子打到与自己对立的一边”。  肖行之认为,打还是不打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知见,不能只凭个人主观,盲目地教育孩子”。他和家长们分享了自己无法忘记的一顿打:小时候,他在邻居家偷偷拿了一盒百雀羚雪花膏里面的锡纸,敏锐的奶奶察觉到他的“不对劲”,把他打得屁股开花,边打边教训:“小时偷针,大了偷金。不问自取就是偷。”  “孩子在心性上受的教育一辈子难忘。痛过那一刻之后,孩子才会成长。”肖行之认为,必要打孩子时,家长的知见一定要超过孩子,并懂得掌控下手的轻重,这样的管教才会是有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