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如题所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情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除了注意教学方法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名人和标志的建筑,然后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猜一猜世界各国的节日、代表人物和标志建筑,并帮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这样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猜想、教师点拨、合作演示并归纳的方法,激活了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对已有经验进行强化或产生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情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激发学生思维情趣,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比如:学习《灿烂的文明之花》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身边有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事例,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帮助学生去探索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使学生懂得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意义,并积极地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献言献策,愿意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这种教学过程与生活相结合,情景交融,符合学生的思维情趣。学生从课堂中获得已知到生活中去解决未知,学生的思维情趣就有了发现的快乐,成功的满足,追求的倾向,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思维、善于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大胆求异,善于捕捉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把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发现、研究、创新等积极要素突显出来,并善于捕捉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例如:学习《礼貌显魅力》这一课时,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公共汽车上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座位而这个时候你身边站着一位老人,有礼貌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让人惊诧的是答案竟然各不相同,有的说让给他;有的说还有其他位置给他的话我就不让了;有的说如果我的脚痛而他还可以站着我就不能让给他了,这是课堂中出现的新观点、新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并给予引导和鼓励,启发学生思维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切实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运用启发法和探究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发现新鲜事物。
学习理论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发现、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时事,善于运用启发法和探究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发现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例如: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种资源状况。通过探究,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并确定主题,如:我国的水状况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报告,并通过媒体展示结果与全体同学共同分享。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我国各种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到全国的变化,解决身边的问题到建议解决全国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拓展之中。这样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互联网等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能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帮助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学习和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社会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例如: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我考虑到有些学生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