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感统失调孩子常见表现有哪些,家长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感觉统合调的表现

医学上所谓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 Neurobehavioral Disfuction N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多发生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也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家中幼儿有好动不安、动作笨拙、胆小害怕讨厌被他人触摸、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怕生、黏人、学习障碍等表现,就属于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没有缺陷,经过相关检查,甚至智力水平还常常处于平均水准之上。但是这些儿童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其中1/4的患儿因为学习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在学习上严重落后于同龄儿童,而被误以为是智力上的发展不足。

感觉统合失调如果症状轻微,则通过常见的智力测试、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等很难发现儿童的异常。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这些孩子则会表现出颈部僵化、扭曲或倾斜的状态,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紧张性颈反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这些孩子对于周遭的种种刺激性反应的抑制力不足,从而导致个体的平衡感发展缓慢,身体也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尤其是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经常不能集中。

其实,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也会在一些言行举止的细节处表现出来,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来进行判断。

孩子不会用筷子

无法确定惯用手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右利手,也一年少部分是左利手,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时会发展出优势的惯用手,进而用这只手来完成诸如拿筷子和汤匙用笔和剪刀、投球或将玩具递给别人等一系列动作。如果左右手混乱使用,则会影响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左利手的孩子通常右脑更为发达,左脑成长趋缓,但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制其改变。因为强制性的改变容易引起混乱,从而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吃饭时,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这些孩子唇部及其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动作,所以在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同时,这些孩子在吹泡泡糖时也会感到很吃力。另外,将食物送入口中还需要儿童手和嘴互相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所以手拿筷子或汤匙动作不协调也会导致撒饭粒的现象。此外,这些孩子舌头的协调性也不好,所以在发音时比较僵硬,时常遇到困难。

作为父母,可以从孩子生活中的细微处进行观察,如经常观察一下孩子用舌头去舔唇边或上下唇的动作是否协调。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在他的唇边涂上一些果酱或是蜂蜜等甘甜可口的食物,以帮助孩子练习使用舌头,加强舌头的灵活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第2个回答  2020-03-10
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建议到相关的专科医院进行就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19-04-13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性 爱尔丝博士指出: 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差、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儿童天生都是天才,感统失调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各部协调出现障碍,许多优秀的方面却表现不出来,影响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大了却很一般,就是这个道理。 感统失调的孩子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上课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吃力。 感统失调的孩子到了青年期变化明显,有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却无法适应,很多方面发挥不出来,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出现困难,甚至终生受限、埋没于社会。
第4个回答  2019-03-26
感统失调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比同龄的孩子让家长多操心;而这很容易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导致孩子不自信,性格孤僻,暴躁或难以融入团队。这些问题在上学前因为没有作业和学习成绩影响,往往不易被家长发现,到了上学以后才发现某些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进行干预矫正,6岁前是最好的改善时间,一旦超过12岁就基本定型,很难改变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