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怎样才是“乖孩子”

如题所述

     孩子眼中的乖孩子当然就是等于听话的孩子。肚子里面出来到长大成人到结婚生子最好的都是以父母的话为尊,他们叫你往东你就往东,叫你往西就不要往北。这就是乖宝宝喽。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让人省心的乖宝宝,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不挑食,吃饭倍儿香,身体长棒棒,晚上中午按时睡觉,最好粘到枕头就睡着,不用大人花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来哄睡。不闹夜,一觉到天亮,让大人省心省力,不用半夜强撑着爬起来喂奶、换尿不湿等,也就是俗称比较好带的乖宝宝,不折腾父母。

     青少年时期,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自觉好好的学习,功课不用父母操心,回到家就先把作业做完再去玩。课外兴趣班,最好有一两个真正感兴趣的特长,并且能坚持下来。不叛逆,不内向,有什么事都能跟父母讨论商量分享。

       当然最好只跟好孩子一起做朋友,不要跟那些坏孩子混在一起玩。家务事也能帮爸妈分担一些,而不是只会做家里的公主和王子。我女儿长大后,我打算有意识的培养她学会做饭,这样以后她出去读书或者上班,也能把自己照顾得挺好。
       成年后,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工作、伴侣的选择最好都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孩子的大学专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依照他们的意思来选择。然后整个大学期间最好也是听他们的话,不要谈恋爱,专心读书。好不容易出来工作了,又想孩子立马摆脱单身狗的身份,于是就开始张罗相亲对象。当然,此时乖孩子就会乖乖的听从父母的安排相亲、交往、结婚生子…

         我们对孩子的干扰太多,总是认为孩子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并且有能力去管控他的一生,殊不知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我们不可能完全操控孩子的一生,只是当孩子迷茫的时候偶尔给下意见即可,避免他走太多不必要的弯路。干扰得太多,反而容易让孩子养成别人为他做决定的习惯,这可不大好呀…
     所以有些从小到大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自我,什么事都习惯了由父母做主,自己遇到事第一时间找别人,让别人帮忙解决,而不是自己来处理。这种人不用想也知道他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至多就是在一方天地中安安稳稳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比如我,哈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家的孩子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1、听父母的话

我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我却很忌惮我的父亲。小时候我父亲就很严肃,所以可以不听妈妈的话,但是父亲的话是绝对不敢违抗的。而且,我母亲是会动手打我的,父亲虽然小时候极少打我,但是我耍无赖的时候也有被打过,重点是弟弟真心调皮,到哪大人都不担心他搞出点什么幺蛾子,都让他去外面玩。小时候没有少闯祸,闯祸了父亲可是相当的不手下留情。记得有一次,弟弟犯错误,被父亲打了一顿,然后生气说离家出走,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说离家出走没人信,然后晚饭的时候还是没有见人,以为在奶奶家,然后就没理会,结果天黑了还是没有见人,结果一家人满村子找,连山上的溶洞都去。晚上十点多还没有找到,后来我困了,看着大人们都不在家,我就自己回房间睡觉了,结果看到我弟弟睡得可香了。可是,父亲第二天还是又打了他一顿,说他不听话。后来有一次暑假,弟弟闹腾得很,把我的暑假作业本撕了做纸飞机,我那个气啊,我心里担心着回头开学怎么交作业啊,可是满屋子的纸屑,满屋子的纸飞机,一会父亲回来看到了,弟弟又是一顿打呀,急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默默的收拾好屋子,把暑假作业当垃圾都扔了。一直到开学的时候老师找了家长,父亲才知道,没有责怪我隐瞒,只是说我长大了,比弟弟乖巧,懂事了,所以他就不打弟弟了。从此,弟弟还是顽皮,可是我打心里心疼弟弟,知道我乖巧一些,听话一些,帮着弟弟一些,弟弟就少点挨打,所以一直到长大了,弟弟懂事了,我们都依然听父母的话,做个乖乖的孩子。

2、孝顺

小时候吧,我弟弟是很调皮,各种闯祸。但是他懂事以后,真的很孝顺。因为我们是农村的孩子,难免从小就帮父母做些农活。我们的父亲母亲对于我跟弟弟倒是比别人家的父母要溺爱很多,虽然经常被打。但是严父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吧。我跟弟弟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小学就被叫去干农活。我跟弟弟是在初中毕业以后才开始帮着干活,寒暑假的时候去。弟弟可能见我是个女生,觉得我没有什么力气,然后也学会了感恩父母,家里的重活就开始抢着干了。有时候寒暑假期间,他会担心收假以后父母辛苦,我们都不去地里,他也会自己一个人去,说是做完了才好安心回去上课。我经常取笑他说,这么好,以后的老婆要多好才配的上你丫。

其实我觉得,乖孩子的特质不用很多,不用很有才华,懂得十八般武艺,只要不让父母操心,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好好听话就是最乖的孩子。


第2个回答  2020-09-18

    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作为反面教材的我,就只能拿隔壁家的孩子来给你们做教材了!

0-7岁

    这个年龄段,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吃饭好好吃,不用他们追着喂,不会尿床。

    我小时候吃饭都是不好好吃的,特别是到了会走路的时候,经常要我奶奶拿着碗满村子的追着我让我吃饭。基本上吃一顿饭就要绕村子一圈,现在想想真心疼我奶奶。

    那时候贪玩,经常睡晚了,不知道起来尿尿,就尿床了,让他们收拾烂摊子,我家门口经常挂着我的毯子……

    或许他们眼中我就是个不乖的孩子。

    隔壁家那个两岁就会自己拿勺子、三岁就会自己吃饭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吧!

8-16岁

    这个年龄段,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好好读书认字不早恋。

    我读小学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到了初一,成绩也还可以,但是慢慢的就从前十到了后十。

    到了初三,更是早恋了。恋上了我们班一个斯斯文文的,长得特别白净的小伙子,当然,是暗恋。

我家里经常说,隔壁家的谁谁谁,又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你怎么就不能跟人家一样乖一点呢!就没见过你往家里拿过什么证,就不能做个乖孩子呢?非要那么叛逆,不让你干什么你就偏要干什么。

17-22岁

    这个年龄段,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专心考试,考上好的学校,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也让父母脸上有光。

    我这成绩,直接送职校去了,读了一半又溜了。

    然后我父母就天天念叨着,隔壁家的孩子啊,今年又考了多好多好,前几名啦!学校都说以后会帮她找工作,你看看你,整天不知道在干嘛,以后可怎么办呢?咋就不能像隔壁家的孩子一样做个乖孩子呢。

23岁

    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赶紧听话的找个好人嫁了,让他们把这个任务完成了,也早点抱孙子……

    做了22年不乖的孩子的我,修了22年野狐禅的我,总算当了他们眼中的乖孩子一回了。

    年级轻轻就把自己绑死在一个家庭里了。

    总之,我觉得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无非就是听话,他们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让你干什么,你最好也不要去干什么,因为在他们眼中,那些不让你干的事情,都是不好的事情。你若不按他们说的办,就不是好孩子。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可爱,懂事,不叛逆的这样的还是是乖孩子。

我们可以试着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比如:帮忙做家务受到表扬,或者帮忙爸妈照顾弟妹而得到称许,以及打扫房间获得奖励之类的经验。满足父母虚荣心时,也能得到父母的好脸色。同样的道理。

孩子只要学校成绩好,父母就会开心;在运动会上拿到冠军,就能取悦父母。只要孩子能让父母自傲,就会得到疼爱。不过,这种模式却暗藏危机。由于孩子只有在帮忙父母时、满足父母虚荣心时,才会得到赞美,孩子便会认为。

要是自己不做这些,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孩子们也会误解成,如果自己一无是处、无法为父母带来骄傲,就不会被父母所爱。因此,孩子会不断努力使出取悦父母的花招,想获取认同与疼爱。这种倾向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

为了得到他人的爱,这样的人被迫去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而且还先入为主地误认自己必须有助于对方。他完全无法理解,其实只要彼此能够在一起就是有意义的。他随时都觉得内心无法平静且满怀歉意。

这种人面临的罩门就是:深信“只要”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就可以掳获对方欢心。孩子若年纪尚小,问题还不大。麻烦的是,当他长大成人,周边的人事环境都改变了之后,故步自封,以为要得到他人喜欢。

只要自己帮上忙就万无一失,结果便一头热地为对方奉献牺牲。然而,话说回来,对方不一定都希望你为他做牛做马。举例来说,有些人因为小时候经常帮忙做家事而得到大人赞美。当他们有了家庭。

仍然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我把一切家事都料理好,就能够使配偶感到开心。可是,现实却有落差,配偶毫不重视这些。另一方是希望,夫妻能一起走遍天下,或者希望配偶拥有成熟的情绪、期待对方具备享乐的能力。

比如说一同出去听听音乐会、喝点小酒,享受人生乐趣。不过配偶的这些期望,对他而言却是难以理解。因为,在他脑海里早已有了预设条件:我“只要”做好家事就能取悦配偶。结果,配偶并未因此感到开心。

如果能及时发觉事情不太对劲,那么一切还有救。问题是,大多数的人反而更加徒劳地努力,拚命展现自己的功劳来讨对方喜欢。为得到对方喜爱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得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时。

便会为此生气:“老娘(老子)都这样做牛做马了,还想怎么样!”、“我牺牲奉献全是为了这个家,你却一点都不知道感谢!”

即便到了这种地步,这些人依旧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换来一场空,想获得欢心却得不到称赞。于是,他们开始感到不满,对对方抱有负面情感。

有种人会一头热地贡献自己,他们认为这是让对方喜欢的杀手锏,相信自己的鞠躬尽瘁,是赢取对方称许、掳获好感的终极手段。对于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身边长大的人来说,的确是事实。因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

唯有当孩子对自己有益处,或是孩子的表现值得骄傲时,他们才会感到开心。这些孩子因此走火入魔,逼着自己必须做出某些贡献,否则罪恶感就会涌上心头。他们一旦没办法对他人有助益,便会被罪恶感深深地折磨。

与人相处时也丝毫无法放松。因为对他们来说,放松让他们感到罪恶。不幸的是,当这些人做这些会让自己有罪恶感的事时,人们反倒对他们有好感。

周围的人也期望他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他们努力取悦他人就为了获得对方喜欢,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这只是表面的。隐藏在底层的,是有精神官能症倾向的爱情渴求。

由于内心对爱的渴求,使得他们为了得到喜爱而拚命地建功立业。但付出努力不一定就会有回报时,这样更把他们逼上绝路,人际关系也出现裂痕。对于人类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过深入研究。

比如他这么说过:“如果要小孩在‘让自己开心的经验’以及‘得到他人认可的经验’中二选一,通常小孩会选择‘得到他人认可’。所以,他们扼杀了自身的喜悦情感,或者移开视线,逃离这些情感。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

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失去周围人的心。这些孩子在他人没察觉之下,开始怀着精神性死亡,迈向人生道路。”换言之,所谓“开朗又温顺的乖孩子”,其实带着精神性的死亡展开了人生。无法信任自己内心的孩子。

试图通过取悦父母来获得认同。他们学会一个道理:“只要能让父母开心,就可以获得赞赏”,而这样的态度也一直延续到他们长大成人。

第4个回答  2020-09-18

父母眼中怎样才是"乖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听到爸爸妈妈对我说:“你要乖一点,知道吗?”我很想说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怎么做才能成为你们口中的“乖孩子”呢?妈妈总是会这样要求我:

1:“宝贝,你要乖乖吃饭,这样才是乖孩子。”好吧,为了成为妈妈口中的乖孩子从此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好好吃。妈妈说多吃点蔬菜补充维生素,好,那我就多吃点补充维生素;妈妈说多吃点肉才能长身体,好,那我就多吃点肉长身体;妈妈说多吃点水果不能挑食,好,那我就多吃点水果不挑食。

2:“宝贝,一会家里来亲戚了,不许哭闹,要主动打招呼,玩具也要和弟弟妹妹一起分享,这样才是乖孩子。”好吧,为了成为妈妈口中的乖孩子我学会了主动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嗯,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这时候总是能听到一阵阵的夸奖声,“你们家孩子可真懂事呀,不像我们家那个熊孩子就知道淘气捣蛋。”从此,我就成为了你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3:“宝贝,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不能打扰,自己去玩,这样才是乖孩子。”好吧,为了成为爸爸口中的乖孩子,在他们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去打扰他们。所以我的童年不是和玩具玩就是和自己的影子在玩。渐渐地习惯了一个人,偶尔他们想起好久没有带我出去玩,问我想去哪,这时候我反而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着我自己的世界,不想出去也不想别人进来。因为这时候我已经厌烦了这种任务式的“游玩”,不是出于真心,只是觉得应该去做了。

4:“宝贝,这次家长会爸爸妈妈要去出差,你要理解爸爸妈妈,这样才是乖孩子。”好吧,为了成为爸爸口中的乖孩子,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个人默默地去了学校,看到班里所有的家长都来了,而我就一个人,默默地坐下,假装无所谓,却不争气的红了眼眶。

5:“宝贝,在班里要好好学习考第一名,决定不能早恋,这样才是乖孩子。”好吧,为了成为爸爸口中的乖孩子,我每一天都在认真学习,考了班级的第二名也不敢和他们说,怕从他们口中听到我不是一个乖孩子。即使在大学里考试也要争取考高分,也从来不敢和他们说我想谈恋爱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长大了,虽然我成为了爸爸妈妈口中的“乖孩子”,但是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有时候,我在想以后我会对我的孩子也这样要求吗,我也说不清,或许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