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如题所述

近10年来,中国M2增长率平均为17%,但GDP平均增速不及10%,两者之差高达7%;美国M2增长率为6.24%,GDP增速约为 3.55%,两者之差不及2.7%。7%与2.7%两个数字表明,将人民币与美元发行量对比,剔除了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后,人民币相对美元而言,超发了4.3%。这4.3%就是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应当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其中,4.3%=7%-2.7%。计算依据:费雪货币方程式PY=MV; 购买力平价理论et=(pt/p0)*e0. )
从货币超发的角度,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计算,最后得出,从2005至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应当贬值4.3%至8.64,这里保守假定自2005年至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理论贬值幅度也为4.3%。但事实上,人民币2005年前兑美元汇率约为8.28,2015年底汇率收至6.5左右,这十年中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贬值4.3%至8.64,反而升值了逾20%至6.69。
自2015年下半年始,外汇占款持续下跌,尤以7、8两月下跌幅度最为显著。也就是说,央行用于收购外汇资产而投放的人民币大大减少,预示了人民币需求低迷,有着明显的贬值压力。“811汇改”国家首次放开人民币中间价,就是对贬值压力的首次妥协。
2016年开市的人民币暴跌,人民币中间价随之大幅下调。面对此轮人民币暴跌,显然,资本管制这只手的运用空间有限,汇率干预那只手使起来又有点力不从心。外汇储备在过去的一年半内缩水近7000亿美元,去年12月更是在一个月内缩水1079亿美元。我们一向引以为豪的充足的外汇储备,真的还够用吗?

汇率干预可以有,但干预的空间已经遇到很大瓶颈了。贬值势不可挡,干预只能调控速度与节奏——如果市场形成一致预期,速度与节奏甚至也无法调控。

以前说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说的是外储绝对额高,与进口额、短期外债总额相比外储规模仍然远远超过充足额度。然而,若以外汇储备与因超发货币而飞速增长的M2相比,外汇储备未必够用。使用外汇储备与M2比率衡量外汇储备充足度时,固定汇率国家的比率需达到10%-20%,浮动汇率国家需达到5%-10%。中国目前的该比例约为16%,目前是较为充足的。但是,一旦为了稳定汇率而大量使用外汇储备,消耗储备超过1.2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就不充足了。对比过去1年半缩水6000亿的速度,消耗掉1.27万亿美元的外储不过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更何况,为解决过剩产能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国家上还会花掉更多的外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