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X线片进行分析诊断?

如题所述

X线检查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X线诊断应以X线影像为基础,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推理,才可能提出比较正确的结论。X线诊断一般三个步骤。  
⑴观察影像:首先核对一般记录,如检查部位、日期、号码等,查看照片位置和质量,了解X线检查的目的。然后按一定科学顺序,对被检查部位的X线影像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比如胸部,要依次观察胸廓、肺野、膈肌和纵隔几部分。观察骨骼,必须看软组织、骨骼和关节等,这样才能全面,不致遗漏。在观察中,要区别哪些是正常影像,哪些是异常影像,发现异常影像时,要注重它的形状、大小、部位、边界轮廓、密度以及与周围的关系。在观察形态改变的同时,还要注意功能变化,透视尤其利于观察功能的异常。比如,看见心影增大,就要进一步看有无搏动,搏动的强弱、快慢,有无规律等。
⑵认识实质:观察到的影像代表什么实质,须用病理学知识认识,认识它属于什么基本X线病征,如肺内看见的结节影、点状影、条状影、环状影;如骨组织中看见的骨密度减低、增高等,这些影像的改变在人体中代表什么样的病理改变,观察时,要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为此,要熟悉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以及它们的X线表现。这是判断病变X线表现的基础。
⑶结合临床得出诊断:上面两个步骤得出现象是属于X线发现,必须用其他临床资料加以验证和补充,以求诊断正确。要注意X线影像只有少数是特异性的,如骨折、气胸。大多数情况下,一种现象为不同疾病所共有,同时,也须注意同病异相,即同一种疾病具有不同的影像特征。如果不能很好解释观察到的影像,就不能分析影像形成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