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的举例分析

如题所述

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一书有个老太太寄明信片的故事。帕金森发现,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很大: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顺手做了。帕金森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帕金森还发现,在一个组织中,机构和人员的增加并不完全来自现实工作的需要,而是有它自身的需要,有它自身的法则。管理活动本身会制造工作,增加人手会制造出功能重叠、互相扯皮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工作目标不明确、不紧凑、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是帕金森定律中最著名的阐述,概括为: “雇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C 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 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
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X=[100(2K^M+L)/yn]100%,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人。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N是被管理的单位。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上一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显然,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