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的社会事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2005年,和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其中:普通中专1所,职业高中5所;各类普通教育学校235所,其中:高级中学6所,初级中学26所,小学183所,幼儿园20所。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62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7328人;小学在校生56381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5702人,其中专任教师4094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小学生保留率98.4%,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0%;初中学龄入学率100%,初中学生保留率97.2%,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99.65%。
2010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35所,在校学生50152人;初中28所,在校学生31091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8569人。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5.24%;小学毛入学率为103.63%,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3.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1.85%。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607.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31.2人,初中在校生为476.1人;每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6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70人,在校生7093人,毕业生268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091人。 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达998万美元,同比增长52.4%。全县民营科技企业21家,从业人员2009人。申获国家、省、市批准的科技项目16项。全年授权专利10项。
2010年,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5.86亿元。全年专利申请88件,增长2.4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件。专利授权40件,增长42.9%。全年全县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立项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获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0项,通过“安徽省特种泵工程技术中心”认定一家,为安徽省唯一。 2005年,和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97.99%。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县庐剧团新排上演剧目11个,本团创作首演剧目11个,演出96场,观众达67千人次。全年举办了26场主题文艺晚会和专场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30场,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750场,开展165次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活动。
2005年,和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5个(含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机构及非卫生系统开办的诊所,不含私人开办的诊所室),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23个。全县共有病床位数862张;卫生技术人员1003人,其中:执业医师306人,执业助理医师127人,注册护士255人。
2005年,和县成功举办了和县“人寿保险杯”篮球赛、“PICC人保财险杯”四县一区五人制篮球邀请赛等多项赛事,进一步推动和县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市武术(散打)锦标赛上,南北少林文武学校获5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另外,在全省及全市举办的其它各项比赛中,和县代表队和运动员都有上佳的表现,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2010年末,和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6%、广播综合覆盖率100.0%。全年县庐剧团演出96场,观众达190千人次。
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5个;拥有床位1107张,其中医院床位569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7人,注册护士434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卫生室达到107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04个卫生所。全县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9.25‰、11.85‰。
2010年,举办 “华星化工杯”全县象棋围棋赛、全县“虎跃新春”县直机关干部职工越野长跑活动、 “三八”妇女节县直机关女子运动会、“移动杯”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乒乓球赛、“佳和电缆杯”和县周边城市篮球邀请赛、“鑫通杯”迎国庆全县职工篮球邀请赛、供电公司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华星化工职工运动会等比赛和群众文体活动。在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上,和县运动员李豪获金牌1枚;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中,和县运动员获金牌13枚、银牌1枚、铜牌6枚。 2005年末和县企业离退休4224人,社保机构支付养老金2705万元,确保到位率100%。同时,养老保险扩面参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参加基本养老人数达15700人,比上年增加83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3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00人,新增扩面1000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4300人。全年完成失业保险扩面参保达20415人,累计为333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523万元,发放率保持100%。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54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14074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340人。
2010年,和县劳动力资源人数47.5万人,经济活动人数40.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4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0593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90万元。
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9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8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00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47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0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56.2万人,参合率98.4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2所,床位3250张。全县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6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22320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人数分别为2184人和62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23元,增长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