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药物化学家谢毓元院士因病逝世,他生前在药物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谢毓元,1924年4月19日在北京出生,2021年3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7岁。

谢毓元是中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他早年在私立东吴大学化学工程系求学。1941年,因日军占领租界,父亲不让在敌占区就读,只能辍学在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被分配到药物研究室工作。1957年,被选拔到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有机化学家施米亚京院士,开展四环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1961年,从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毓元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者,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在药物研究中成就卓著,建树良多,受到中国国内外高度评价。1981年,因促排药“喹胺酸”而获得了国防评委二等奖。1982年,因测定了莲心碱的绝对构型并全合成成功而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2年,因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分的发现而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3年,因促排药“酰膦钙钠”而获得了卫生部一等奖。1990年,因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因表油菜内酯合成研究而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证书。2004年,和金国章院士获得了200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2009年09月——2011年08月,参与了PI3K-mTOR双重/多重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信号机制研究。2011年01月——2013年12月,参与了高选择性PARP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011年05月——2013年05月,参与了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可行性及其抑制剂发现研究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0
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 完成了灰黄霉素的全合成、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及全合成、甘草查尔酮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 首创放射性核素钚-239、钍-234、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 实现了价格昂贵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首创放射性核素锶-90促排药物“酰膦钙钠”。发明“双酚氨酸"。 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
第2个回答  2021-03-30
谢毓元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与其他研究员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发挥巨大作用;他首创的喹胺酸实现了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还被纳入了1977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第3个回答  2021-03-30
谢毓元院士在世的时候就解决了我国对于阿托品后托马平普鲁卡因的这些自己药物给的不足,对于重金属解毒,还研究了对重金属解毒很有效果的二巯基丁二酸。
第4个回答  2021-03-30
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毓元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 谢毓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优秀人才,他药海求索、毕生奋斗,淡泊名利、大气谦和,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