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题为什么容易急眼?

如题所述

1.你和孩子的认知,理解题目的角度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你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发育完全,并且经过学习,对知识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解。但是孩子还是在探索期,你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有的孩子听不懂,不管你讲多少遍,他也无法理解。那么你就只能一遍一遍的重复去跟他讲,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感到烦躁,你觉得自己已经讲的这么明白了,为什么孩子还听不懂。根本原因就是你用你大人的思维角度来让你的孩子学习,你用你站的高度来定位孩子。所以就会有越是讲解,越是心急,孩子越是听不懂,你越是烦躁。所以就会出现了经常看到的视频,讲题目讲久了对孩子大恐大叫。

2.还有的一种就是给孩子的定位太高:你的印象中,你觉得应该自己一给孩子讲解,孩子马上就能理解,并且解答出来了。但事实上是一道题目,你讲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就会造成你对孩子感到烦恼、苦恼失望。你心里着急了,觉得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应该是能举一反三的。不知不觉中,就会加快自己讲题的速度,然后语气也会重。要知道语气一重,孩子就会怕你,就越是难懂。

3.给孩子讲题的方法不对:在学校里,老师讲课都会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适合孩子的身心和思维习惯,所以有的时候老师一讲孩子就能懂。但是作为家长,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去给孩子讲,有的孩子还小,不能理解你所想的知识,也不能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就会出现了同一个问题,他反复的问,还是不懂。而作为家长,往往有的时候缺乏耐心。所以时间久了,你就急眼,觉得自己方法也没有问题呀,自己也很有耐心,怎么自己的孩子就是不会呢。归跟到底就是你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方法,或许并不适用孩子。你的阅历,你的知识,能让你轻而易举的讲出这样的题目,但是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她并不能理解你的说题方法。

所以给孩子讲题的时候一定选择通俗易懂的方法,并且要有耐心。不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也不要老是叹气。记住要有耐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3
给孩子辅导习题估计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因为在辅导的过程中,看到孩子的样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结果气坏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那么,为什么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做习题的过程会出现这么大的脾气呢?

对孩子的高期待和孩子现状之间产生的落差,很可能是家长们在辅导孩子时发脾气的主要原因。因为家长们对孩子的爱,所以往往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家长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一点,自己的这种高期待并不是孩子立马就能达成的,是需要孩子花时间去达到的。如果不能想明白这一点,家长们会永远陷入这种急躁的情绪当中,既让自己烦心,也令孩子惶恐。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尊重规律,多一点耐心

当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的期待是自己的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更不能因此急躁而责骂孩子。当然,对孩子抱有正常的期待是很正常的,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父母们对孩子爱的表现,但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急躁,要一步步来。比如说,父母们也不可能在工作的时候一下子就达成某个目标吧,那么换到孩子的身上也是这样。我们要对孩子多点耐心,给孩子多点时间,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终有一天能达到父母的期待的。

2、暂停一下

当实在是忍不住情绪的时候,那么不如暂停一下辅导,让孩子独立完成习题。因为此时的父母的情绪已经濒临爆发,再强行撑下去只会使得事态变得糟糕,那么不如先暂停,等自己的情绪冷静了之后再去辅导孩子。
第2个回答  2021-12-13

首先呢,大人都

缺少同理心




不能站在被讲题者角度,思考讲解

说的全是自己知道的信息

。比如家长说: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得出第三个角是45°

图片


但孩子可能根本没学过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个知识,或者学了没理解。

家长就急眼了:”这么简单的知识,你都不知道?“

”上课你都干嘛了?“

请记住,发现孩子的认知盲区,正是触碰到讲解的核心,变无知为有知的契机。





缺乏耐心
本身就有人格缺陷。性子急燥
动不动发脾气



知识储备不足

不懂的知识,硬要说知道,

或者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孩子要么质疑

要么听不懂

对孩子的两种反应,家长统统跳脚

拿情绪作挡箭牌

童年的知识忘得差不多,又不愿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便用情绪来掩盖。

把过错归于孩子,家长便可继续扮演他全知全能的权威形象。



并不真正爱孩子

家长只爱优秀听话的孩子
对孩子的笨拙、缓慢、错误、调皮不接纳
只要孩子的表现未达预期

就是他暴怒的开始


有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反过来也成立,孩子同样是家长的镜子,当你从镜子里看到本人丑陋的面目,不妨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情绪由来,了解卡点,试着突破自己的困境。

家长是孩子的天花板,只有自己成长了,孩子才有可能够到高处。‍

第3个回答  2021-12-13

•首先是自身的原因,当你好不容易工作结束或干完活,好不容易有个喘息的时间,当然是希望能尽快给孩子讲完题,这是容易急眼的前提,也就是耐心的问题。

•其次,这并不完全都是家长的问题,其中也有客观因素,一道你觉得几秒就能做出来的题,被孩子拖到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完全是低效率,'对牛弹琴',当然容易着急。

•况且,孩子的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有些孩子确实有拖拉的习惯,还有些孩子或许在家长辅导时,会紧张,担心挨骂或者怕家长失望。

•最后呢,身为孩子刚过来的我,希望家长若是有时间,多些亲子交流,多讲究些方法,多点耐心,辅导起来,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若是平时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就自己专门找个时间,对了,出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点是能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不要勉强自己,或许你脸上的不耐烦,可能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第4个回答  2021-12-13


因为你的脑子和孩子的脑子不一样,信息输出和接收的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觉得你讲的非常清楚,你觉得他应该明白了,你觉得他怎么那么笨,要是你早就懂了,你觉得要是给别人家的谁谁讲,甚至说人家都不用讲都会了,你觉得你尽力了,你觉得你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一切都是你觉得,你把你的期待你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那里,爱之切恨之深。

还有一种是因为你讲的内容孩子根本听不懂。所以你越是耐心细致他就越听不懂。所以你就会急眼。其实并不是孩子听不懂。只是你讲的内容孩子无法听懂而已。所以你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模式。只有这样孩子才更有可能接受你讲的内容。现在存在的问题不是你讲解的不对。也不是你不够耐心细致。只是你的方法不正确而已。

急眼大多是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知识量,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