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

如题所述

01.幼儿早期的心理特点:
情绪性强

幼儿早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因此他们的行为经常受到情绪的支配,年龄越小特点越明显。如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先让孩子发泄情绪,等情绪稳定下来,用新鲜事物(比如,新奇的玩具,孩子喜欢的小动物等)来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中重新恢复过来。

爱模仿

幼儿早期的孩子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孩子的模仿行为是孩子独立性差的表现,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幼儿早期的孩子思维是依靠动作进行的,他们的思维停留在很具体、很直接的一面。因此,对幼儿早期的孩子要进行正面教育。例如,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你可以说“眼睛看着妈妈!”而不是说“注意听!”因为幼儿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幼儿期心理特点及其重要性
图片源自网络

02.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爱玩、会玩

幼儿中期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玩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如果不守规则该怎么处理,基本是可以商量解决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这个阶段幼儿典型的思维,他们较少的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撑。所以,为了让孩子明白成人所说的话,必须以孩子的水平以及过往经验为基准,避免用过于抽象的语言。比如: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说到抽象词语,例如“笔直”,这个时候可以拿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孩子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这个词。

幼儿期心理特点及其重要性
图片源自网络

03.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好学、好问

幼儿晚期的好奇明显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好奇心。前两个阶段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但是问题多数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幼儿晚期阶段的孩子则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的问题,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幼儿晚期孩子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左右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由于幼儿晚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晚期的孩子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情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与充分的注意,针对孩子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多给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或者在大家面前演讲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胆子,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2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两岁以前的孩子,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睡觉等,这对孩子建立起与父母间的终生亲密情感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心领神会。妈妈有心事,或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的察觉到。

现代父母大多非常忙碌,若父母没办法时时陪伴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家中的老人。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如姥姥,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就不能随便说姥姥的不是。因为,此时的孩子已与姥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处于情绪分裂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大小便训练影响孩子性格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2-6岁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0
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婴儿用自己的双脚迈人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幼儿期。独立行走不仅改变了婴儿的空间“概念”,而且使他有可能靠自己,而不是靠成人的帮助,选择扩大和更换自己的活动空间,感受到自己有一种独立在空间移动、走向自己选择的活动对象的能力,感受到拥有这样能力的欢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刚学会独立行走的儿童在完成了几步行走后,露出得意的欢笑,如果再加上负责保护的成人的欢呼,我们可以说:婴儿是在成功的欢笑声中迈人幼儿期的。

幼儿期约五年左右,我们可以以3岁为界,把这一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幼儿期是个体开始车动认识自己的周围世界的时期。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永远是新鲜的、绚丽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所以,它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启蒙。我们可把幼儿期称为“启蒙时期”。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处于人生启蒙时期的幼儿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对外部可感知世界的生动、具体的探究与认识。这是人睁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利用现成的工具与环境发生主动交往的最初时期;是在心灵中构建色彩斑斓的一幅幅外部世界图象的时期;也是开始用词、语言与成人及其他人交换信息、情感、需求、欲望,从而建立起最初的、社会交往意义上的人际关系的时期。幼儿已经懂得“我”指自己。会“我„„”来表述自己的种种想法和要求,并学会一些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与方法。一个富有瞬息多变愿望的、稚拙可爱的小主体开始在人的世界中“忙碌不停”、“欢腾喧闹”,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投入了人间。

让我们再用“分镜头”来描述一下这个时期的特征。 在身体的生长方面,每年的速度比起出生后的第一年来说要缓慢了,但5年合起来看,变化还是十分显著的。近7岁时,幼儿的脑重量平均接近1280克,约是成人的9/10,神经系统也逐渐完善,除了脑以外,这段时间长得较快的是骨骼,生长驱使幼儿喜爱活动,手脚不停、蹦蹦跳跳。另外,幼儿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大于婴儿,尤其在满3足岁以后,一般孩子都不再经常生病了。

从心理上看,幼儿认知最大的变化是口语的发展。 3岁的幼儿,已经能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并听懂成人或其他人对他的要求,如果他能接受这些要求的话,还能按照一定的指令行动。口头语言的掌握给幼儿提供了一个通向成人世界、通向他人以及通过语言唤起想象,认识未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提高了儿童认识的概括水平。尽管幼儿还无法理解抽象的词与道理,但即使是形象的“词”,也已经是一种概括了。

所以,2~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口头语言的发展水平可以看作是衡量幼儿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物与语言的刺激下,这段时期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时时、处处都可能生出各种奇怪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大部分不会超过当时他直接接触到的范围,是即时性的。在感知方面,幼儿的特点是整体性的,缺乏分化。他们注意的常常是整体中最突出或最生动的部分,这在儿童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借助于词开展想象是这一时期儿童的显著特点。一些有才华的小画家、小音乐家常常在这一时期就显露头角,故幼儿期也是艺术人才早期开发的最佳时期。总体来看,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他作认真思考时还会需要动作的辅助。对有兴趣的事情,幼儿已经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注意,这一切,都是一种对世界主动探求的表现,也意味着幼儿期为此后将要开始的学校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认知能力方面的条件。

在情感方面,幼儿与婴儿的显著不同就是: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他各种情感产生以及发生孪化的主要原因。在与成人交往中是否得到赞扬和喜爱,对幼儿的情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孩子已经能把自己的感受移情于外部世界。尤其在3岁以前,他们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与人相似的有知有觉的东西。3岁以后,幼儿会对故事、童话世界中的人或动物产生十分真挚的感情,他们相信这些都是世界上真实的存在,他们会感到自己进入了这个世界。

幼儿的意志力一般表现为在一定的情景下,有初步控制自己社会行动的能力。这从4岁起表现得较清晰,处于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孩子更能做到这一点。但总有一部分任性的孩子,他们成为婴儿园中的所谓“差生”。幼儿的意志总的来说是脆弱的,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向成人求助,还较难做到为达到某一目的、作有意识的意志努力。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相对于婴儿的活动来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