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拥有2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如题所述

老十四对于雍正当皇帝,肯定是非常不爽的。既然如此,为何他没有造反呢?


1. 雍正小心谨慎

老十四手中的确握有兵权,但是在康熙去世之后,老十四的兵权很快就被收了。当时给的理由是老十四需要奔丧,没有办法顾及军队,所以暂时把军队交给年羹尧管理。

即召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固山贝子胤禵驰驿入临。印务交总督年羹尧。
这个要求合乎情理,所以老十四没有拖泥带水,而是直接上交了自己的兵权。 不是老十四愚蠢,而是雍正的套路实在是太深了。

雍正不是开始就图穷见匕,他早期的时候还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恶意,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这时候都不会和雍正翻脸的。毕竟,造反这件事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不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走这条路的。


老十四骁勇善战,但这和他爱惜自己的生命并不冲突。 单是收归老十四的兵权,雍正还是不放心,于是干脆把他派去守陵。

即皇十四弟、贝子允禵留遵化守陵。
说得好听点是守陵,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软禁。老十四在被软禁的时候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监视,根本没有办法做什么小动作。
2. 听老八的话

老十四是个有勇气和主见的人。在雍正继位后,老十四并没有对他行跪拜之礼。后来,老八命令老十四下跪,他立刻就跪下了。

即乃向允禵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
老十四有些桀骜,但是他从来都不敢违抗老八的命令。在他的心目当中,只有老八是值得他尊敬的。

老八是没有谋反的心思的,所以老十四不敢自作主张。老十四希望的是自己的哥哥当皇帝,如果老八没有意愿,那么他即使造反也没有意义。 周杰伦有一首歌曲,叫做《听妈妈的话》。如果放在当下这个情境当中,可以改成《听老八的话》。

3.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我们翻看史书,会发现那些篡位的人多半会为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清君侧或者是违背先皇命令。

雍正的遗诏是隆科多在公众场合宣读的,即甲午,圣祖大渐,召於斋宫,宣诏嗣位。应该没有作假的可能,所以雍正是所谓的正统,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命令要比在群臣当中的名声更加重要。有康熙的遗诏在,雍正的皇位其他人很难撼动。

而雍正不只是继位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的问题,他在成为皇帝之后的表现也让其他人挑不出毛病。先不说他的能力怎么样,至少他的态度是好的,一直勤于政务。老十四即便想要造反,也没有合适的理由煽动其他人来帮他推翻雍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是的,胤禵是拥有二十多万且兵强马壮的军队,可是对不起,除此之外,他真的什么都没有阿。

咱们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胤禵之前或许也并没有谋反之心,他霎时之间怎么可能有这么充足的准备呢,加上年羹尧也牵制住了军中能动用的大批粮草,大白话就是你的金主爸爸不让你吃饱,这士兵怎么会有精神有力气打仗呢?

胤禵远在西北,要回京中,还要带着二十多万的军队回京本来就是费钱费事又费力的事情,当时的交通并不方便,这大规模的换场地…真的好难的哦。

然后就是局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得把对方情况摸清楚了你才能应对吧,造反诶,完全是带着全府邸加全亲信各种家眷的豪赌,他当时远在西北带兵打仗,对京中各种情势不明,而且当时那乱局,一瞬间就可能有所变化,而他离京中相隔千里,即使他的探子非常有本事,各种消息都能拿的到,也想要给他传信加上千里马加持再加日夜不息狂奔,即便这么多开了金手指的因素,拿到的也都是滞后于人的信息,那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当时的情况,康熙爷驾崩那晚隆科多就把八爷党控制了,老十三也控制住了丰台大营,胤禵回来奔丧的谕旨还是雍正发的呢…

那试问在这种消息滞后于人,人又离京城千里之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真真就是那句等你回来我都凉了。

第2个回答  2020-07-05
因为断了粮草就啥也不行了
第3个回答  2020-06-25
没有后勤补给兵再多也无用。
第4个回答  2020-06-23
因为他没有那么强的野心,不太想当皇上,只想与母亲好好生活,不愿与亲兄弟大动干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