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里面翻译过来的汉字有哪些?

如题所述

日语里没有这两个字,只有“従兄弟”这个字,也就是堂兄弟或表兄弟的意思,读“いとこ”,这个字在日语里属于熟字训。

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是模仿汉语的读音,训读是用日本固有语言来念,借用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如:

音读——三人(さんにん) 学生(がくせい) 図书馆(としょかん) 便利だ(べんりだ)

训读——颜(かお) 男(おとこ) 女(おんな) 纸(かみ) 兄(あに) 姉(あね) 建物(たてもの) 昼间(ひるま)

汉字的音读,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三种。

吴音——最早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吴方言区)的发音。

汉音——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北方地区的发音。

唐音——在宋代之后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汉字的训读,有的只有一种读法,也有的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

山(やま) 川(かわ)

生きる(いきる) 生まれる(うまれる) 生(なま) 生やす(はやす)

直る(なおる) 直ちに(ただちに)

结う(ゆう) 结ぶ(むすぶ)

汉字的训读,一般是针对单词中单个的汉字使用的,这在日语里叫做正训,如:

空(そら) 雨(あめ) 月(つき) 花(はな)

但有时,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单词的训读,是不能按每个汉字把读音分割开来的,这叫做熟字训。如:

时雨(しぐれ) 海苔(のり) 従兄弟(いとこ) 红叶(もみじ) 流行る(はやる) 五月雨(さみだれ) 梅雨(つゆ)

在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单词中,往往有音读,训读混合的情况。

一、前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像重叠的日本饭盒似的,日语叫做“重箱読み”,即重箱读。如:

作男(さくおとこ) 台所(だいどころ)

二、前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日语叫做“汤桶読み”,即汤桶读。因为在日语里“汤(ゆ)”是训读读法,“桶(とう)”是音读读法。如:

手顺(てじゅん) 足场(あしば)

日语(日文:日本语;英文:Japanese language),语言系属不明,有一亿二千六百多万人以它为第一语言。使用日本语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3.1%。

学术上日语分为九州日语、关西日语、关东日语和八丈语四种方言。还可以细分为十三种方言:属于九州日语的萨隅方言、肥筑方言、丰日方言,属于关西日语的中国方言、云伯方言、四国方言、近畿方言、北陆方言,属于关东日语的东海东山方言、关东方言、内陆北海道方言、东北方言和沿岸北海道方言。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现代日本人有近35%绳文人血统、32%弥生人血统和20%汉人血统,表明日语来源的复杂性。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后来遭到否定。美国人Homer Hulbert(1863—1949)和大野晋(1919—2008)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1928—2012)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美国人白桂思(1945—)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日语与隋唐时期分布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语同源,俄罗斯人Alexander Vovin(1961—)认为,弥生人讲一种南亚语或侗台语。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