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虚词用法与举例

如题所述

1. 18个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和例子及例子的翻译
1.【而】
(1)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承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表因果: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2.【何】
(1)疑问代词。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问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问“什么”、“哪”,可译为“什么”、“哪”。
(2)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3.【乎】
(1)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3)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4.【乃】
(1)副词。表示顺接,可译为“就”、“这才”等。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表示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表示出乎意外,可译为“竟然”。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4)“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却”、“于是”等。
5.【其】
(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
6.【且】
(1)连词,表递进、并列。
(2)副词,译为将要,姑且。
7.【若】
(1)代词,表对指(你,你的),表近指。
(2)假设连词。
(3)选择连词。
8.【所】
(1)助词,表被动。
(2)组成“所”字名词性结构。
9.【为】
(1)读去声,介词表对象。
(2)介词,表(替代,时间,目的,原因)。
(3)助词,表诘问。
10.【焉】
(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2)助词,表反诘。
11.【也】
(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陈述或解释语气、肯定、感叹语气、疑问或反诘语气、祈使语气。
(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12.【以】
(1)介词,表(工具或方法,起提宾作用,原因,时间或处所,对象)。
(2)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目的或结果,因果关系,修饰关系)。
13.【因】
(1)介词,表原因、凭据、方式。
(2)连词,顺接上文。
14.【于】
(1)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2)表比较。
(3)表被动。
15.【与】
(1)给予,授予。
(2)结交。
(3)和、同、跟。
(4)参加。
(5)赞许。
(6)帮助。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16.【则】
(1)表承接。
(2)表假设。
(3)表并列。
(4)表转折。
(5)表判断。
17.【者】
(1)助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2)起停顿作用。
(3)置于数词之后。
18.【之】
(1)指代人或事物等。
(2)指示代词,表近指。
(3)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