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跑者在跑步时心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即便速度并不快,他们自己感觉也很轻松。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有氧能力不足和心脏耐力差。心率持续处于无氧区间意味着跑步变成了无氧运动。虽然无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提升最大摄氧量,但长期保持无氧跑步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 心脏问题:长时间在无氧心率区间跑步,心率持续偏高,心脏承受持续高压,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并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此外,静息心率加快也可能缩短预期寿命。
2. 增加受伤风险:无氧跑步使身体处于深度疲劳状态,难以恢复,导致身体虚弱。在疲劳状态下继续跑步,会增加肌肉拉伤、筋膜问题、骨关节问题以及骨折等受伤风险。
3. 消化系统问题:无氧跑步增加对血液的需求,身体可能减少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流量,长期下去,消化系统可能会因缺血而受损。
4. 免疫力下降:无氧跑步导致的身体疲劳会降低免疫力。免疫力下降时,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感染疾病。
5. 自由基增加:长期无氧跑步导致体内自由基过多。自由基会攻击正常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变性,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自由基还会使面部肌肉失去弹性和光泽,加速衰老过程。
了解无氧跑步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后,应减少无氧跑步的频率。改为采用有氧慢跑进行训练,保持心率在有氧心率区间内,以确保从跑步中获得健康和快乐的好处。因此,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跑步时心率持续在无氧状态,长期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