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都是菏泽还是洛阳

如题所述

菏泽

菏泽叫牡丹之都。洛阳牡丹起始于唐朝历经1300多年的历史并且跟武则天还有关系的传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河南洛阳被称为牡丹之乡,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

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每年4月有洛阳牡丹花卉,届时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牡丹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分布中心位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北京。事实上,中原牡丹品种的栽培分布,南在上海,杭州;东在青岛,烟台,西在甘肃兰州,北在长城以南都能正常开花。

洛阳同样有资格荣获此名号,前提是没有菏泽的情况下。虽然都以牡丹闻名,但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

洛阳牡丹以人文气息著称,几乎所有有关牡丹的诗词名句都和洛阳相关。看遍山河的李白,写下了:“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的名句;恃才傲物的才子徐渭,有“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的诗词。

洛阳牡丹出名很早,始于隋,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唐宋时期正是诗词文化繁荣阶段,无数文人将天马行空的才华赋予洛阳牡丹,造就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洛阳牡丹是顶流,谁都想蹭一蹭。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50位文人吟咏牡丹的100多首诗歌,与此同时,还诞生了一批理论专著与职业牡丹花师,洛阳城内遍植牡丹花,成了中国牡丹最早的栽培中心。

洛阳人是爱牡丹的,在唐宋时期,观赏牡丹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宋朝时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

有趣的是,从明朝开始,中国的牡丹中心开始转移到山东曹州,就是现在的菏泽。明朝万历时期的官员曾描写当地种植牡丹的盛景:“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种之,若蔬菜然”。

曹州人种植牡丹的热情不亚于唐朝时的洛阳,以至于到了菜园里的蔬菜般广泛。《曹南牡丹谱》写道:“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从这时候起,菏泽便取代洛阳成了“牡丹第一城”。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水、泗水两大水系,唐更名龙池,清称夏月湖。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为府,附郭设县,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赐名菏泽。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所辖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郑州专区。

1953年7月,湖西专区撤销,所辖的单县、复程、城武、巨野划归菏泽专区,嘉祥、金乡、鱼台3个县划归济宁专区。同时,撤销南旺县,析入梁山和嘉祥。至1953年底,菏泽专区共辖10县:菏泽、鄄城、郓城、梁山、定陶、曹县、单县、城武、巨野、复程。

1956年3月,撤销复程县,析入曹县、单县。

1958年11月,撤销菏泽专区,将所辖的菏泽、鄄城、郓城、梁山、巨野、成武、单县、曹县8县并入济宁专区。同时,撤销定陶县,析入菏泽、成武两县。

1959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原并入济宁专区的8县复归菏泽专区。

1960年1月,改菏泽县为菏泽市,2月原属济南市的平阴县划入菏泽专区。

1961年2月,菏泽专区所辖的平阴县复归济南市,10月恢复定陶县。

1963年3月,改菏泽市为菏泽县,是年4月,东明县复归菏泽专区。

1983年9月,再改菏泽县为菏泽市。1985年12月,梁山县银山、豆山、斑鸠店、昆山、司里、大安山等6乡镇的全部地域及商老庄、戴庙2个乡镇的部分地域划入泰安市东平县。

1989年12月22日,梁山县划入济宁市,原属济宁市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至1996年底,菏泽地区辖菏泽1个市和东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8个县,共有乡镇、办事处253个,居委会74个,村委会6426个,自然村13996个。行政公署驻菏泽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