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碎琴入选

如题所述

《伯牙碎琴》这篇故事被收录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名为《伯牙绝弦》,虽然在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和改编。故事讲述了古代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伯牙琴技高超,而钟子期能准确理解他的琴声,两人互为知音。然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世间再无理解他的人,于是悲痛之下,他选择了摔破琴弦,从此不再弹奏,以示对失去知音的深深哀悼。


此外,《伯牙学琴》也是一则关于伯牙成长的故事。春秋时期,伯牙在成连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古琴。起初,成连先生发现伯牙在技艺上虽已娴熟,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欠缺。于是,他带伯牙来到东海蓬莱山,故意离开,让伯牙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在这段时间里,涛声、鸟鸣、山林的景色激发了伯牙的创作激情,他创作出《高山流水》这首名曲,从而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成连先生归来后,对伯牙的成就表示赞赏,伯牙由此明白,生活和艺术的体验是提升琴艺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两个故事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深刻联系,以及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真谛的道理。它们被选入教材,不仅是为了教授语文知识,更是为了传递人生的智慧和艺术的真谛。
扩展资料

伯牙碎琴(又名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