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经常用言语伤害自己的女儿,还觉得自己没错,是什么心理?

如题所述

您好,谢谢您的提问。关于被亲妈经常用言语伤害自己的女儿,亲妈还觉得自己没错,这个问题实在让亲生女儿无奈及委屈!毕竟是亲妈,争辩不成难道逃离,总之就是处境艰难。那为什么亲妈总对亲女儿语言伤害,让彼此距离越拉越远呢,亲妈是什么心理?

首先,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上面那个问题,亲妈是否只对女儿在沟通上造成语言伤害?

如果不是,那就是亲妈不管亲不亲,态度就这样,表达能力就这么样了,她是一视同仁的。简单来说,她自己没觉得有问题,甚至可能有点自豪,为啥这么说?因为,一个人在关系中总带着攻击性语言,并且非得赢的,她是以这种行为表达模式为利器进行自我保护的,通过践踏别人而获得自我价值感,自信心的提升,增加自我的内在安全感。所以对她来说,通过这个行为来保护自己内心那份自卑。她不可能认错,从认知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一旦认错,她会失去所有,奔溃的。

当然,这是她一个认知误区,错误归因。增加内在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别人身上,而且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及绝对的错,适当的退步很多时候也是诠释着一个个美好的结局,良好关系的开端。

其次,就是如果亲妈仅仅对亲女儿有这种言语伤害行为。那我们就需要去看亲妈怎么了?难道亲女儿那一块让她不适了,还是她另有隐情。一般情况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亲妈受自己约束,要求自己在外面必需做好人,即低声下气任由别人油腻,回家一肚子委屈难忍就下意识去将这些不好的情绪发泄自家好欺负的亲人身上。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低一种表现,因为她怕别人不喜欢她,就宁愿委曲求全。二是对亲女儿期待高于实际情况,亲妈因为自己的无能引起自我攻击的巨大负能量转嫁到亲女儿身上,对自己生活及人生的不满的情绪都把责任推卸到亲女儿身上等,造成语言伤害来满足自己那空虚无能的心灵。

总的来说,就是把负能量情绪转嫁给亲女儿,怎么说亲女儿自己生的,不会不管她逆反她,那就顺水推舟任她油腻。她不开心,也不让您开心,至少有个人陪着面对这她以为不值得的生活。

面对亲妈这样子,最好就是让她有意识区分人和事情,还有人和人。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个人思想的,有个人情绪的,需要被尊重。不是因为亲妈您受伤了,让亲女儿您来埋单!当然既然知道亲妈可能是因为内在安全感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可以日常生活里多给点认可她,真心示意看到她的付出和优点适时指出,让她知道您有看见她的付出,满足她那要赢的虚荣心,被认可多了她自然感到存在感及您的感恩的心,她会慢慢提升自己内在力量。

最重要还是,我们在生活里不要为了对错破坏亲人之间的关系,在爱面前,没有对错,没有输赢,只有亲情之间那份不离不弃的爱!

赢了又怎么样,输了爱的港湾。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亲妈好当,后妈难做

“你这个都不会做,太笨了,"

“我没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

“脏成这样,以后谁要你"

诸如这样,事后一般妈妈是不会惭愧的。

她们经常会这样说,我是为你好..

首先来说,绝大部分亲妈对女儿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从出发点来说都是向好的。

其次,教育是有技术含量的,自己优秀不代表能教好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总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尽快的教授给她,甚至自己没做到的希望。而且急功近利,一旦小孩做不到,很容易就会有权威被挑战,恨铁不成钢之类的负面情绪出现,控制力不好的父母就很容易伤人。

其次中国家庭的氛围和冶理结构也部分助长了这种现象,家是讲情的地方,理的因素要往后靠。

再者,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伤害的成本很低。

国人对这种未成年小孩教育的判断总是更倾向于父母。因为作判定的主流人群是父毋,也因为是亲生的,出发点是好的。

这样当然没多大问题,但如果真正想让你的孩子优秀起来,在方式上,请把自己当后妈。

可能他们的三观不同,他们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妈妈是不可能故意伤害女儿的,可能妈妈认为女儿的行为举止,都不是她所要求的那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妈妈不喜欢她丈夫,而女儿有些行为很像她丈夫,所以妈妈拿话伤害女儿,还觉得自己没有错……

这是三观不合的产物,一般情况作为妈妈是不会有意伤害女儿的。

这个与亲妈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她的初衷不是伤害你,是以她自己的逻辑在引导你。

一、亲妈就是亲妈,虎毒还不食子。所以亲妈不会以伤害你的心态和动机去说的。

二、每个人都形成固有思维和习惯。由于时间较长,养成的习惯和思维不会轻意改过。可以改但需要她认为有能力和比她强的人,目前你不属于,所以她会用自己多年认为正确的逻辑来教育你,但这个逻辑有可能是错误的。将来你做出了比她更强的事情,她会慢慢认可你。

三、在教育你的过程中,由于你强烈反对,不接受,她为了让你接受她认为对的想法,就会使用言语伤害,以加深你对此事的影响,防止你在以后同一类事情上出错。

母亲就这样,尤其强势的母亲才会这样,她领导别人形成了习惯,所以一些事生怕别人做不好,就去指手画脚。不听,就会严厉的伤害和刺激别人。

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苏珊.福沃德对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分为了六种,其中有一种类型的父母就是这种言语虐待性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总是以语言来伤害孩子,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这个妈妈的任何一言一行都植入了孩子的大脑里,孩子长大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后代。

作为妈妈、作为母亲要学会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控制自己情绪,情绪是万魔之源,当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会改变自己的说话表达方式,这样就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了。

亲妈的这种伤害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自卑、胆怯,我也写了一篇关于原生父母的伤害的文章,有时候可以阅读,相信对这位妈妈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个妈妈可以影响三代人,可见影响之大,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现在一点一点给到孩子的将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您不想让这份伤害继续下去,就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正确的书写你和孩子自己故事,到老了您的这份回忆、这份美好、这份对家庭负责的态度,一定是最值得拥有的结果。

强势性格一个是遣传原生家庭,其二原生家庭比较富有养成霸道,或出身自已从穷困而自己把家庭创造很成功有种傲气,但是心不坏她的关心表达方式方法不对,做子女应该朝大方向去了解理解,不要计语成仇,因为是母子关系血脉相连,年龄大也许好一些,原凉!

认知失调。

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之前的自我认知(通常是积极正面的认知)出现冲突时,会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绪,即认知失调。

例如,妈妈最开始可能只是无意中伤害了女儿,然后意识到自己不应该那样做,但同时又不想承认自己是“坏妈妈”这一形象,不想认错,因为那样会让自己很痛苦,所以就会反过来认为是女儿的错,因为女儿做错了才会出言伤害她 —— 退卸掉责任后,妈妈会感觉好受很多。

因此,在下次的时候,妈妈仍然会继续伤害女儿,进而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为自己的攻击行为找借口时,会导致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

在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妈妈,她可以通过好好对待女儿,进而来维持自己是“好母亲”的形象。例如,可以时不时赞扬妈妈一下,“做的饭真好吃……”

这位母亲我行我素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做错了,她认为自我膨胀的感觉是对的,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呵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