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分与翻译?

如题所述

一、声调篇 粤语有九声,因此很多外地人便以此为由而惧怕学习粤语。然而经过本人发现,这九声当中,有三个入声调值和六个舒声中的三个是完全一致的;而香港有些学者也认为,粤语只有八声,因为阳上既可以等于阴上,也可以等于阳去。因此,九个声调实际上只有五个调值,而这五个调值我们可以和普通话的五个声调建立对应关系,关系如下: 粤语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阴入 中入 阳入 普语 一声 二声 轻声 三声 轻声或二声 轻声 四声 轻声 三声 例子 分诗 粉史 训是 坟时 愤市 份事 忽色 法锡 佛食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粤语的九声用普通话的五声来称谓。 然后,我们来建立以下的惊人对应关系吧: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一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一声;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二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三声;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三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二声;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四声的字在粤语中是轻声; 至于粤语的四声,仅在入声时存在,一般都是作为强调字出现。 二、韵母篇 刚才提到粤语与普通话的二三声是刚好相反的,这里我们开篇也不得不提一下,粤语与普通话的 ao 和 ou 也成这种关系: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ao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声母的,除了“包”及相关形声字之外,在粤语中读 ou;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ou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u; 有了这个规律,加上声调规律,我们刚上手、一句粤语也不会的朋友马上就可以知道,“毛”在粤语里念的就是“某”的音,“某”念的是“毛”的音;“头”念的是“讨”的音,“讨”念的是“头”的音。如此反转,有趣吗?相信你们已经打开了学习粤语浓浓兴趣的第一步! 我们接着吧: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iao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带 ao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iu;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iu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u(如果是 you 那么读 yau);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ang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声母的,在粤语中读 ong;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iang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带 ang 韵的,在粤语中读 iong;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uang 韵的字,如果粤语声母为 g k w 的,在粤语中读 wong,否则为 ong;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ong iong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ung;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带声母的 i 韵字(就是除 yi 之外的 i 韵字),在粤语中读 ei,少数如“鸡”“计”“系”等读 ai(扁口 a);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in 或 en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an 或 am(扁口 a);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ing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ing,少数如“硬”“幸”读 ang(扁口 a); (注:北方人读普通话的 ing,总把舌头退到很后,读起来跟 ieng 差不多——这里的 e 是普通话拼音的 e;粤语同理,ing 读起来也跟 ieng 差不多,但这个 e 是粤语、国际音标里的 e,因为粤语没有普通话韵母的 e)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eng 韵的字,除 zh ch sh r 声母带的在粤语中读 ing(文读 eng),其余的多数读 ang(扁口 a),少数读 ung(如“朋”属前者,“蓬”属后者);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ei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 ui,少数如“辉”读 ai(扁口 a),“非”读 ei;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uan 韵的字,不包括 zh ch sh r z c s l n d t 声母的,在粤语里读 un; 超过90% 在普通话中读 üan 韵的字,包括 zh ch sh r z c s l n d t 带 uan 韵的,在粤语里读 ün;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ün 韵的字,如果在粤语里声母为 g k w 的,在粤语里读 wan,否则读 an 或 am(扁口 a);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an 韵的字,如果声母为 g k h 或零声母的,在粤语里读 on,否则读 an 或 am(大口 a);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ian 韵的字,在粤语里读 in 或 im;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ai 韵的字,多数在粤语里读 oi(大口 o),少数如 b p m d t 有一些读 ai(大口 a);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ü 韵的字,如果声母为 j q x l n 的,在粤语里读 oü,否则读 ü; 超过90% 在普通话里读 üe 韵的字,多数在粤语里读 üt,少数如“岳”“约”“乐”等和 l n 声母带的读 (i)ok;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