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出自北宋苏轼的《持杯摇劝天边月》。

意思是:端着酒杯远远地劝解天边的月亮,让那月亮不要有月缺的时候。又端着酒杯劝着花枝,希望花枝常在,不要离开山坡。

原文: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译文:

端着酒杯远远地劝解天边的月亮,让那月亮不要有月缺的时候。又端着酒杯劝着花枝,希望花枝常在,不要离开山坡。月下端着酒杯醉饮在花前,不必问花开花落,此时对酒当歌的心情没有人能理解,又何况对酒逢花,不喝还等什么时候?


扩展资料

作者与花月共饮,意境空灵,忘却烦恼,直抒胸臆,让人品味出他超凡脱俗的崇高品格。持酒花前月下,一愿月圆无缺,二愿花枝长在,三愿能时时饮酒欢歌。

苏轼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轶闻典故: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杯摇劝天边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8
苏东坡《虞美人》
十九)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①。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②。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注〕①离披:枝叶散落。 ②荣枯:用植物的茂盛开花和杜萎谢落比喻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二十) 千秋岁 次韵少游①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 丹衷碎②。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③。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④。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⑤,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⑥。

〔注〕①此词作于元符三年(1100)。王文浩《苏诗总案》卷四十三谓本年四月得秦观书,并作答。词之起句“岛边天外”, 指谪居琼州(今海南岛)。少游:秦观的字,曾作《千秋岁》(水边沙外)。 ②丹衷:犹言“丹心”。 ③苍玉佩、黄金带:指朝庭命官所佩的饰物。此喻声情之惨怛。 ④一万里二句:时苏轼居海南,距京城甚远,故云。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时京都。此当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 ⑤觊:希图、冀望。 ⑥乘桴句:《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桴,小筏子。恁,这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5
出自《持杯摇劝天边月》,作者是苏轼。

全文: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第3个回答  2008-08-16
苏东坡的《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苏老师喝醉了以后非常可爱,拿着杯劝月亮,让那月亮不要有月缺的时候。又对花枝说,你要要让花常在。月下拿着杯在花前说,其实不用问花开花落,对酒当歌的心情没有人能理解,又何况对酒逢花(大约碰到了美女),不喝还等什么时候?

作者与花月共饮,意境空灵,忘却烦恼,直抒胸臆,让人品味出他超凡脱俗的崇高品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