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四大突出体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虽然初期甲状腺癌不易被察觉,但伴病况的不断恶变,甲状腺病者中后期体征也逐渐开始表现出来,甲状腺癌症状在晚期常因气管、邻近神经、食管二产生相应的症状。部分患者甲状腺肿块不明显。多以局部转移为突出症状。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癌症状晚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压迫症状:甲状腺肿瘤继续肿大可压迫返喉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侵犯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及体重减轻、侵犯或压迫到气管则出现呼吸困难、咳血及胸部不适感等临床表现。2、局部转移症状:甲状腺癌晚期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临床乳突癌及髓样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的几率较大。3、伴随症状:髓样癌患者可同时有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增生或肿瘤,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4、远处转移症状:甲状腺癌扩散转移率可达50%~9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4.56%,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多见于肺、颅骨、椎骨和骨盆的转移。脑部转移可引起头痛及呕吐、肺部或纵隔腔转移引起咳嗽、喀血及胸部不适、骨转移可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 、脊髓转移引起手脚酸麻或无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甲状腺癌症状到晚期的患者现在开始逐渐上升,以上是甲状腺癌在晚期的症状表现,患者要及时的发现,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就很难治愈了。临床上有人将甲状腺癌分为四期:如癌细胞只局限在原发部位者(甲状腺单侧叶内)為第一期,如癌细胞已扩散至甲状腺对侧叶内但仍局限于甲状腺包膜内者则为第二期,癌细胞穿过包膜侵犯局部组织如淋巴结者為第三期,有了肝癌、肺癌、或骨骼、脑部、腹膜等远端转移者则为第四期。晚期甲状腺癌的常用辅助性治疗:1、甲状腺素治疗 由于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及食管时, 常需行甲状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术后多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术后激素替代是必要的,目的在于抑制促甲状腺素水平,纠正内分泌紊乱,并预防复发。目前认为,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因甲状腺长期持续地受促甲状腺素的刺激,促使癌细胞增生,大剂量的甲状腺素则可以抑制促甲状腺素的分泌,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对预防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2、放射性131I治疗 主要适用于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残存甲状腺组织、肿瘤复发或有远处转移且具有摄131I功能的甲状腺癌。但长期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可以出现骨髓抑制、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副反应。近年,大多数学者认为[19],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乎全切以后, 应当用131I去除残存的甲状腺组织,主张采用低剂量131I去除残存甲状腺,在治疗前应做适当治疗准备,如低碘膳食、使用锂盐、停服甲状腺激素或使用重组促甲状腺素等;对复发和有转移的甲状腺癌,须用大剂量131I治疗;已有远处转移者,应在甲状腺全切除后进行,因腺癌的远处转移灶只有全切除甲状腺后才能吸收放射碘;有些患者需重复应用131I治疗,但要等骨髓抑制恢复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治疗,直至肿瘤组织消除为止。3、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未分化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原发淋巴瘤及肿瘤有局部转移的患者,尤其是在有骨转移伴局部疼痛者。Cohen等[20]指出,分化的甲状腺癌患者也可考虑照射,特别是术后有残余病灶者。对低分化、不能浓聚131I的甲状腺癌,外照射可能有效。对分化的滤泡细胞癌、局部有浸润或术后仍残留微小病灶者也会有帮助。Avenia等[21]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合并放射新陈代谢治疗或颈外照射治疗, 其生存率可与分化程度较高的甲状腺癌病例相当。多数学者认为放疗剂量在50 65?Gy最佳, 当放疗剂量≥65?Gy后,使局部组织过度纤维化,二次复发时,增加手术难度或失去手术机会。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或食管,只要没有广泛的转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争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切勿放弃手术。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受累器官,它不仅可以消除或缓解由出血及梗阻引起的窒息,而且使患者有治愈的机会。因此,对于甲状腺癌侵犯颈部轴性器官,应联合胸外科医师一道尽可能将受累器官切除。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加131I清甲治疗可改善甲状腺癌的预后(延缓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远端转移等) 。另外,对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及早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提高生存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