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活了几年?

如题所述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公元1835年——1908年),小名兰儿,人们叫她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咸丰帝奕泞即位初,被选入宫中,号为懿贵人。慈禧是她正式上台后所接受的第一个徽号(封建时代专门给王、后妃的美称)。因为她曾经居位西宫,所以,人们又称她为西太后。1856年,她生下皇子载淳,进封懿贵妃。咸丰病死后,发动政变,垂帘听政,操纵清朝政府的最高统治权四十八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灾难,直至濒临危亡的边缘,慈禧太后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公元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她出生在一个满族官僚家庭里。她的父亲名叫惠征,曾做过道员。慈禧自幼跟随父母亲服官江南,熟悉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又善唱南方小调。1852年,慈禧十八岁,被选到宫中。后来深得咸丰帝宠爱。1856年,慈禧为咸丰帝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母以子贵,当日咸丰就进封她为懿妃,后又进封为懿贵妃,从此她的地位步步上升。 随着慈禧在后宫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巩固,她就开始通过左右咸丰皇帝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她常常批看各地送来的奏章,干预朝廷政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当最高统治者不理朝政时,就会出现后妃干政,或外戚、宦官干政,或权臣擅政。咸丰皇帝的厌政,就为极想参政的慈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当时的大臣中,以肃顺、载恒、端华为代表的权臣势力非常大,并也参与皇权的角逐,这给慈禧的参政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这也使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了。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进逼北京。咸丰帝惊恐万分,带着皇后、贵妃和儿子载淳弃京仓皇逃往热河。北京任由英法联军抢掠焚烧,绝代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一旦。清政府被迫先后签定了屈辱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临死前,立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任命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主持一切政务。咸丰帝还特意召见皇后和懿妃,说:“天下不宁,朕虽去但心不安。载淳年幼,靠顾命大臣辅佐,有事你们找他们商量。”咸丰死后,肃顺就开始主持政务。载淳继位,年仅六岁,改年号为“祺祥”。尊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后来又尊谥咸丰帝为文宗显皇帝,并敬皇太后为慈安,称慈安太后,懿贵妃为慈禧,人称慈禧太后,两位太后合称“两宫皇太后”。权力欲权强的慈禧太后不甘心权力落入肃顺等人的手里,为攫取最高统治权,慈禧太后野心勃勃,策划发动夺权的政变,与顾命八大臣展开了激烈的政争。 为了发动政变,慈禧首先拉拢钮祜禄氏慈安太后,本来她们俩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友好,这时慈禧一反常态,百般奉迎和拉拢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很快就对慈禧非常信任。慈禧太后是一个很有计谋的女人,她一边经常对慈安太后煽动说:“肃顺等八大臣不可靠,阴谋篡权。他们处处与我们为难,得除掉他们,由我们俩从共同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主意的人,又经不起慈禧的再三鼓动,便处处都听慈禧的,同意她一起垂帘听政。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决计拉拢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6�0。奕�6�0是咸丰的弟弟,是一个有实力的人物,不仅在掌握北京的政权,而且他经常跟外国侵略者打交道,专门进行投降卖国外交活动,外国侵略者对他很赏识。同时,此人也早有野心,为了争权夺利,与肃顺等人早有矛盾,这次顾命大臣名单中没有他,就更加深化他与肃顺等人之间的矛盾。慈禧太后利用这一矛盾,决定拉拢奕�6�0,发动夺权政变。她派宫中心腹太监偷偷回到北京,把奕�6�0召到承德避暑山庄来。 奕�6�0接到慈禧密召,便以哭祭咸丰为名,赶到承德。慈禧太后立即召见他,与之密谈政变事宜,商定政变计划。慈禧太后害怕外国人不支持她,便问奕�6�0:“如果我和慈安垂帘听政,不知道外国有没有异议?”奕�6�0摇摇头,向她保证说:“外国人不会有异议的,如果有什么困难,唯奴才是问。”奕�6�0回北京后立即照所议行事。他召集党羽,要他们上表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为慈禧太后掌权制造舆论。慈禧太后还收买了掌握京城附近兵权的胜保,和控制北京周围军附近蒙古亲王僧格林沁。 首先是兵部侍郎胜保,联合另一官员联名,故意违反肃顺等人的规定,直接上了一道奏折给皇太后,进行试探。接着,御史董元醇等人纷纷上奏折,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肃顺等八大臣对此非常恼火,一面下令严禁各级官员直接向皇太后请安,一面准备处理胜保等人。慈禧太后便召见八大臣,斥责说:“董御史之见,有何不可,皇帝年幼,太后听政,理所当然。”肃顺等人严厉反对说:“大清朝从来未有太后听政之先例,而且,太后也不应擅自更改文宗皇帝的遗诏。”慈禧太后气得大发雷霆,双方争论非常激烈,小皇帝载淳吓得大哭起来。面对着大清一直奉行的辅政制受到垂帘的挑战,肃顺等人不甘退让,退朝后,又用小皇帝的名义,起草了一道上谕,说:“我朝从来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制度。”要太后盖印,慈禧不肯,双方僵持不下,最后,慈禧太后看到实权不在自己手里,不敢跟肃顺等人闹翻,只好在上谕上盖了印。 此后,慈禧太后加紧了政变的步伐,借口肃顺等人政务繁忙,解除他们的兵权。一切安排就绪后,就催肃顺等人及早返回京师。八大臣知京师是奕�6�0的势力范围,及早回京对他们不利,但又没有理由不回京城,虽有拖延,但终归要启程。经过协商,慈禧派肃顺等人护送咸丰帝灵柩从大路回京师,自己却带着小皇帝载淳,以及端华、载垣等七人从小道走,这样就把八大臣拆散了,而自己又提前四天回到北京。回到北京的当天,就在宫中召见奕�6�0,又秘密策划如何发动政变之事。接着,慈禧当着在京的满朝文武哭述在热河的苦楚和肃顺等人的无法无天,欺君罔上之罪。使大臣们同情她们,对肃顺的行为很愤慨。大学士周祖培、贾桢等立即上疏,坚决请求皇太后临朝听政,并要求重治肃顺等人的罪过。这正符合慈禧太后的心意。第二天一大早,在慈禧、慈安的主持下,立刻发布了在热河早已拟好的上谕,宣布解除肃顺、载垣、端华等八大臣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和端华,并派人把正在护运咸丰灵柩走在途中的肃顺逮捕。接着,慈禧又发布上谕,下令将肃顺斩首,令载垣、端华自尽,其他五人分别革职,有的充军新疆。政变成功,慈禧太后除去了心腹之患,独揽大权,任命奕�6�0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事宜。稍后,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登极大典,废除了肃顺等人所拟的“祺祥”年号,改明年为“同治”元年,表示两个皇太后,一同治理国家,两宫宣布垂帘听政。就这样,慈禧太后通过血腥的政变,终于掌握了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这次政变上历史上称为“祺祥”政变,因这一年为旧历辛酉年,所以也称为“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从此以后,慈禧太后开始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死的时候73岁 也就活了73年。
第2个回答  2014-04-25
活了73岁
第3个回答  2014-04-25
1835~1908活了73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