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问题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 经济中产量和物价会上升还是下降?

如题所述

这个要看你问的是短期还是长期了。
短期是这样:货币供应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且大于产出自然率水平→物价升高。 长期来看:物价升高→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生产下降,回到“产出的自然率水平”。 所以,短期,产量和物价都会上升。
长期,产量不变,但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的增加,在长期中只能使经济保持原有的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这种情况被称为「货币中性」,它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增长,而不会改变实际货币量M/P。
拓展资料: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0
这个要看是短期还是长期。
短期:货币供应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且大于产出自然率水平→物价升高。
长期:物价升高→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生产下降,回到“产出的自然率水平”。
所以,短期,产量和物价都会上升。长期,产量不变,但物价上升。
央行(Central Bank)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中国的央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拓展资料: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1、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货币的发行权主要是指银行券的发行权。要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和货币金融的稳定,银行券必须能够随时兑换为金币,存款货币能够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为此,央行须以黄金储备作为支撑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信用基础,黄金储备数量成为银行券发行数量的制约因素。银行券的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之间的规定比例成为银行券发行保证制度的最主要内容。在进入20世纪之后,金本位制解体,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不兑现的纸币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国家信用货币。在信用货币流通情况下,央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成为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央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2、统一货币发行是央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的需要。币值稳定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若存在多家货币发行银行,央行在调节货币供求总量时可能出现因难以协调各发行银行从而无法适时调节银根的状况。
3、统一货币发行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统一货币发行使央行通过对发行货币量的控制来调节流通中的基础货币量,并以此调控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央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这个要看你问的是短期还是长期了。

短期是这样:货币供应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且大于产出自然率水平→物价升高。

长期来看:物价升高→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生产下降,回到“产出的自然率水平”。

所以,短期,产量和物价都会上升。长期,产量不变,但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的增加,在长期中只能使经济保持原有的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这种情况被称为「货币中性」,它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增长,而不会改变实际货币量M/P。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2-29
上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