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必然存在请发表对这一现象的评价,2000字左右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村涌向城市之中,截止2003年的统计,我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到990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3%,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社会导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经济发展太过于慢,生活贫苦。他们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去城市打工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道路,所以现在农民工越来越多。
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对输入地来说可以补充不足的劳动力,而且农民工的工资一般不会太高,对于输入地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为了能多赚点钱,农民工愿意一天工作超过法定时间。这样农民工就没有享受到《劳动法》所给予的权利。
对于输入地来说,有足够的劳动力固然是好事,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也未必。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不会运用高新技术,这样对经济发展始终起不到促进作用。企业老板在劳动力足的情况下,也不会积极开发新的技术,是劳动率提高。
农民工到了年底就会回老家探亲,这样对输出地来说,经济会有所提高。因为通过农民工,输出地和经济相对发达的输入地有了很好的交流、联系,相对的一家的收入也会变高。
但是如果农民再大部分转移去城市的话,农业怎么办?中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民,中国会怎么样?不敢想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大大提高,不管是三下乡还是三农问题都可以看出。但是光提出,没有很好的去行动,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困苦不堪。农民辛辛苦苦早起晚归,不管是下雨还是烈日都下田耕种。但是蔬菜太廉价了,与其说是蔬菜廉价,直接点说是他们的劳动力太廉价了。去了次美国,我发现,他们那里手工制作的东西要比机器制造出来的贵好几倍。但为什么中国确恰恰相反呢?值得深思。

所以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减少对农民的税收.
2.农作物的市场价格适当提高.
3.控制农民工的数量.
4.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科技兴农.
5.增加农民的福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4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当前,由于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没有充分分享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上没有得到和城市工人同等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甚至没有在工作地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在经济上,农民工与正式工人同工不能同酬,同工不能同时,同工不能同权,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各种侵权现象屡禁不止;在社会上,社会保障和各种社会福利待遇缺失,子女受教育权没有保障等等。今年以来,东南沿海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中小企业招工难现象,表明了以上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凸显了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紧迫性。当前,要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和城市居民的彻底转化,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从目前情况来看,关键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二是改革现有就业制度。进一步取消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和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简化农民工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减少收费项目;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将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险范畴;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的流转、使用和转让制度,鼓励长期脱离土地、土地已基本不成为生活来源的进城农民工彻底完成向工人和市民的转变;五是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六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进城就业的能力;七是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八是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党组织和工会要加大在用人单位,特别是在私营、“三资”企业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吸纳为成员,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