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每次吃饭都吃那么一点,可是我每天都要吃好几顿饭,别人都说多餐少食的习惯非常好

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每次吃饭都吃那么一点,可是我每天都要吃好几顿饭,别人都说多餐少食的习惯非常好,我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少食多餐是很好的习惯,有益健康

法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进餐次数多的人能更好地吸收热量,而体重不会因此而增加。相反,一个人如果减少进餐次数,28天后体内的脂肪可增加600克。

法国营养学专家詹金斯说,法国人身体苗条是因为他们每天至少进餐4次,而北欧人每天只吃3顿饭:充足的早餐、午餐和下午6点的晚餐,所以他们身体肥胖。

詹金斯说,有18份研究报告都显示,少食多餐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而糖尿病人少食多餐则有利于治病。他说,每天进餐6次,胆固醇水平就会下降,“我们在一周时间内让受试者每天进餐17次,结果他们的胆固醇比每天进餐3次的人降低20%”。

专家们说,少食多餐有益健康,但是每天的卡路里总量要保持平衡。

少食多餐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是否适合所有人群?少食多餐能否取代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还需因人而异。

  少食多餐可避免饱食

  国家高级营养师、中医博士王敏介绍说,我们进食的大多是混合食物,从胃排空的角度讲,消化时间根据食物成分的不同大约在1~4个小时左右,而实际上在胃内食物完全排空之前,就已经产生明显的饥饿感了,如果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4~5个小时,甚至更长),容易产生饥饿感,进而导致过量进食。长期饱食的危害是巨大的。经常饮食过饱,不仅会使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过剩的热量还会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引发肥胖、高血压等“富贵病”。另外饱食后,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冠心病病人发作心绞痛,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少食多餐能够避免饱食现象的出现,对于维护自身健康是很有益的。

  许多病人适宜少食多餐

  糖尿病病人比较适宜少食多餐,可以避免饮食数量超过胰岛素的负担,使血糖不至于猛然升高,而于血糖下降时因已进食可以避免低血糖反应。对于注射胰岛素或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病情波动的病人,最好每日进食5~6餐。可从三餐匀出少许主食作为加餐用,特别是上午10点和晚上临睡前的加餐十分重要。

  胃下垂或胃黏膜脱垂病人,进食量过多易引起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少食多餐,食后采取左侧卧位,可以减轻不适症状。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一次进食量过多,特别是多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引起胆绞痛发作,而适量进食可以刺激胆汁的分泌排出,有利于促进细小的胆石排出。胃溃疡活动期病人少食多餐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窦部扩张,使胃酸分泌减少,有助于减轻疼痛的发作,促进溃疡的愈合。

  少食多餐不能取代一日三餐

  对于正常人来说,少食多餐一般是指,在正常的三餐之间再加入两餐,当然这两餐并不是正餐,也不需要太多的主食副食的配合,一些简单的水果、奶类和蛋类就可以了。它们除了可以提供正餐之外的营养,也可以增加饱腹感,不会让我们在下一次正餐之前感到非常饥饿而胃口大开。

  一日三餐的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形成了,是科学的,符合生理和工作的需要。少食多餐并不能取代一日三餐,可以作为补充,即在感到饥饿时适量加餐。少食多餐不能理解为可以频繁进食,不断的食物刺激会打乱人体正常的消化液分泌规律,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般来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均衡营养、三餐定时,确保每餐不过量,在饥饿时适量加餐,这种“少食多餐”还是很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03
不会增加胃和肠道负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