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方式有哪些

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方式有哪些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方式共分为三种,即信用证,托收和汇付。

  1信用证

  信用证是一种由银行依照客户的指示和要求开立的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一般分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和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最新的UCP600规定银行不可开立可撤销信用证。(注:常用的都是不可撤销信用证)

  信用证业务涉及六个方面的当事人: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收益人,议付银行,付款银行。

  2托收

  托收是指出口商开立汇票连同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进口地代收银行向进口企业收款的结算方式。托收也称单托收,根据交单条件不同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

  3汇付

  汇付是指交款人按约定的时间和条件通过银行把款项交收款人的结算方式。汇付分为信汇、电汇和票汇。

  另外说一下国际结算会遇到的几种风险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2.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指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因预料不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而给出口企业或外汇持有者带来的可能经济损失。外汇风险主要有三类: ①国家风险,指某国突然宣布关闭外汇市场或调高调低利率水平而给交易对方企业带来的损失风险; ②交收风险,又称履约风险,指外汇交易 (买卖) 成交后因交易一方未能按照交易合约履行付款责任,而给已履行自己职责的交易另一方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 ③汇率风险,指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由于该外币与本国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而引起交易一方可能蒙受的经济损失。汇率风险是外汇交易中最普遍也是最严峻的风险,汇率损失具有时间短、金额大、预测难三大特点,其风险之大只在股票买卖风险之上而无不及。一般地,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是汇率风险,企业在发生对外经济交易、确定计价外币时要密切注视国际外汇市场的行市变化,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外币为计价成交货币,力争尽可能地减小汇率风险,多创外汇收入。

  3.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ZF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ZF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4.欺诈风险

  国际贸易欺诈通常是指在国际货物贸易、航运、保险和结算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纰漏,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非法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货物、金钱或船舶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