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历史题,跪求大神!

如题所述

(1)材料1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材料2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
(2)明末黄宗羲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认为这样的制度是穷尽天下之财富供其一人享乐,为保住君主独有的世袭罔替的特权,不惜牺牲无数老百姓的家庭生计、幸福,这样的制度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种巨大障碍。
(3)材料1反应的时代背景是在先秦时期的战国,天下诸侯国年年战乱不止,百姓渴望和平,渴望有强大的政权能将这分裂局面统一。法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巨变时代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的需要。因为要设立新的封建制度,必须有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思想体系,在这样的思想体系之下,才可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王朝,结束这种分裂局面。法家思想以其中央集权,强调君主至尚,通过严刑峻法约束除了君主以外的所有人,使得君权高度集中统一。秦国在全面接纳法家思想之后,初步确立了封建制度,国力大增,强大的中央集权保证了全国的所有资源都被调动于统一战争之中,最终秦国以此横扫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
材料2反应的时代背景是在西汉武帝刘彻时期。经过秦的暴政,汉立国之初对秦国的政策进行了有所损益的变革,为了与民休养,汉初实行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经历文景之治后,汉的国力大增,继位的刘彻对汉立国以来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十分不满,对内更是对外戚干政十分厌恶。刘彻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希望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于是乎经过董仲舒改革之后的儒家思想,完全迎合了刘彻的个人喜好。刘彻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建立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要让所有人对君主予以对神一样的敬畏。董仲舒的意见最终被刘彻大部分采纳,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地位由此开始。刘彻也凭借董仲舒的学说,一改汉立国之风气,驱匈奴、收南越、通西域,拓土开疆均是在刘彻时期完成,从此汉之名,传于世。
材料3反应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末年,资产阶级思潮的萌芽。因为明末的战乱,人们对这样的生活早早地感受到了厌倦。同时,随机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升,在明末的江南已经出现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出现,必须有与之对应的思想学说作为理论。黄宗羲看到了封建社会严重阻碍新型生产方式的腐朽一面,希望用自己的学说,完成一次思想的变革,告诉人们封建思想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黄宗羲的思想在中国当时没有了实践的可能,因为之后的满清入关,入主中原,将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推向了极点,中国也就失去了自然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2
材料1,2的核心思想是“中央集权制”。自从秦汉以来,全国的行政权力统一归于中央,中央的行政权力统一归于皇帝。大臣严格按照皇帝政令行事,地方严格按照中央法律和命令管理地方事务。自此,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并且持续了2000余年。
材料3认为,皇帝本来不拥有土地和产业,却将天下土地和产业尽归于自己,并且过得舒适安逸。相反,那些拥有土地和产业的人,却要听从皇帝的号令,劳作征战,甚至因为皇帝的专政和征伐而变得妻离子散,流离失所。通过这些,黄宗羲痛斥了封建专制的不合理和社会危害。
材料1出于前秦时期,其中体现了法家不同意入道的社会治理观点,同时为后来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简历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2出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上述材料,进一步增强了皇帝实行中央集权的所谓合理性,并且一次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3出去明末清初,由于明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以及明末清初的大规模战乱,当时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挑战,并且从一定程度上阐释自己对于社会制度改革的看法。

答完了但是发现悬赏分数太少。这种题至少也得25分。也罢,助人为乐,不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